□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敏静
全面消杀,有效切断疫情传播途径
4月13日14时30分,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驱车赶到位于市人民路与大学路交叉口西南侧的牡丹区23号环卫中转站时,操作工孙伟正身背手动喷雾器对垃圾中转站进行全面消杀。
孙伟是该中转站的老员工,寒来暑往,坚守在这里多年。只不过,从三年前我市暴发新冠疫情开始,孙伟的工作比以前复杂了许多。
“我每天凌晨5点准时来到这里,穿好防护服,戴好手套、帽子和口罩,然后对垃圾中转站进行第一次全面消杀。”孙伟告诉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待中转站首次消杀完成后,保洁员才能进来倾倒垃圾。
据孙伟介绍,保洁员将垃圾车开进垃圾中转站之后,她要对车辆进行全面消杀,待垃圾倒进中转后,还要进行第二次消杀。中转站的全面消杀工作,她每天都要重复7次。
“除了对车辆和站内进行消杀,我还要对垃圾中转站周边的卫生进行全面清理并仔细消杀,还要做好除蝇和灭鼠工作。”孙伟说。
在垃圾中转站旁边的一间办公室内,办公桌上整齐地摆放着台账,该垃圾中转站转运的垃圾清运趟数、消杀时间等在台账上都有详细记录。
当日15时许,在市人民路一公交站旁,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见到了菏泽京环环卫工刘桂梅。此时,她正手拿抹布对公交站内的果皮箱进行擦拭保洁。
据刘桂梅介绍,她负责的区域是人民路(人民路桥至大学路)路段,按照公司要求,保洁员不仅要保障道路清洁,还要按时对果皮箱进行擦拭、消杀。疫情以来,公司专门为保洁员发放了口罩、手套和消毒液等物资,以保障他们的安全。
垃圾中转站日消杀不低于6次,垃圾车日消杀不低于两次
“目前,市区在用的垃圾中转站共计40余个,每天转运垃圾700余吨。为有效应对疫情突发,我们及时调配作业车辆,配置疫情消杀车、疫情垃圾收集专用车等防疫专用车辆共10余辆。”菏泽京环作业与安全部安全管理岗工作人员田殿柱在接受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介绍,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公司配备专人对办公场所、中转站、车辆、垃圾桶和作业工具消毒消杀,每日对办公场所、作业车辆消杀不低于两次,中转站操作工每日对垃圾中转站消杀不低于6次,并做好台账登记,切断病毒通过生活垃圾传播的途径。
另外,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从菏泽京环作业与安全部了解到,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该公司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全面加强疫苗接种、核酸检测、消毒消杀、个人防护、人员管理、体温测量等各项疫情防控工作,全力防范疫情输入风险,确保公司员工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
“我们每月为全体员工发放医用口罩,并专门为中转站操作工、清转运人员、挂桶工等与垃圾接触人员配发N95口罩、防护服、护目镜及胶皮手套,避免与生活垃圾直接接触,确保员工防护到位。已为公司员工发放医用口罩38万余个、N95口罩1600余个、防护服1200余套、护目镜400余个、手套9000余副、液体消毒品5000余升,确保员工防护到位。”田殿柱告诉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目前,该公司已全力做好防疫物资的使用和储备工作,共储备医用口罩 25万余个,N95口罩2300余个,防护服1200余套,护目镜500余个,胶片手套3900余副,84消毒液1800余升,酒精400余升,喷壶120余个,喷雾剂120余个,电子体温计80余个,并及时补足防疫物资库存量,时刻保持2个月以上使用需求,防止物资短缺现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