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文杰) 4月4日,我市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鄄城县专场,介绍鄄城县全力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平、努力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生动实践。
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初见成效。鄄城县PM10、PM2.5改善率分别位居全市第三和第一;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平均4.67,同比改善5.8%;优良天数246天,同比改善3.9%,均居全市第一。城区黑臭水体实现“动态清零”。
在环境突出问题“四清”行动、环境质量提升攻坚行动和黄河流域“清废行动”中,鄄城县累计排查发现问题263个,排查固(危)废问题点位727个,目前已全部完成整改。鄄城县工业废水“一企一管”治理模式被作为全省“以督促改见成效”示范案例进行推广。对全县35家重点企业安装在线设施,进行实时监控。对409家中小企业实行“电监管”模式。保持对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立案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22件,行政处罚190余万元。
水资源节约利用效率明显提高。鄄城县将“水资源集约节约”纳入全县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指标体系。对照用水定额,对125家取用水户下达年度用水计划。完成山东省水资源远程在线监控平台建设,全县77个取水口安装远程在线监控,实现用水水量实时传送。
高质量发展呈现强劲态势。鄄城县严格落实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四部委办公厅《关于“十四五”推进沿黄重点地区工业项目入园及严控高污染、高耗水、高耗能项目的通知》要求,严控“三高”项目入园。加大项目清理整合力度,持续推进“腾笼换鸟”,清理整合“僵尸企业”10余个,盘活闲置土地500余亩。2022年全县签约过亿元项目60个,计划总投资230.78亿元;落地过亿元项目32个,计划投资149.28亿元。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风电、光伏、生物质得到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截至目前,全县装机容量到达634.36兆瓦,其中风电装机容量351.5兆瓦;光伏装机容量222.86兆瓦,包括集中式光伏装机容量70兆瓦;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60兆瓦。鄄城源网储一体化示范项目预计5月份实现并网。鄄郓高速公路顺利推进,濮新高速鄄城段竣工通车;董口黄河大桥主桥、旧城黄河大桥堤北部分基本建成。
黄河文化保护传承持续推进。鄄城县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宣传推广黄河滩区文化旅游资源,积极参与第32届菏泽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组织策划第十三届农村文化艺术节、读书朗诵大赛等6项文化旅游活动,展现鄄城文旅融合新魅力。积极融入全省黄河文化体验廊道建设,加快鄄城县黄河文化精品旅游带建设、孙膑旅游城基础设施提升改造等重点文旅项目的实施,挖掘沿黄红色文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