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网首页 | 今日齐鲁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房产 | 汽车 | 娱乐 | 健康 | 专题 | 图片 | 论坛 | 县区 | 菏泽日报 | 牡丹晚报

让农村美起来 让农民笑起来

2015-02-02 08:58:48  来源: 中国菏泽网
 

    ——鄄城县开展乡村文明行动侧记

  如今,走进鄄城乡村,首先看到的是平整宽阔的街道,赏心悦目的绿化亮化,激情四溢的文化广场,听到的是群众发自内心的赞扬和支持,感受到的是“四德榜”、“好媳妇”、“好婆婆”的带动效应;那种“垃圾随便放、污水随地流”的境况得到了根本的改变,群众的生活习惯、道德水平、文明程度,在潜移默化中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和提升。鄄城的乡村文明行动不仅改变了广大农村的面貌,更多的是让广大农民改变了多年来的生活陋习,传统美德得到继承和传扬,农民的科技、文化等综合素质和文明程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从而为建设一个文明、富裕、和谐的新农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让美丽进驻乡村

  鄄城上下齐心协力、奋力赶超,全力开展招商引资、大项目建设、新农村建设等,全县经济社会事业得到健康有序发展。鄄城的决策者们成绩面前思进取,在全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以开展乡村文明行动为民生着力点,全县上下开展了以“让农村美起来、让农民笑起来”为主题的乡村文明行动,政府搭台,农民唱戏,以群众为主角,让群众唱主角,充分激发了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鄄城大地掀起了“改陋习、树新风”、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局面,广大群众的精神面貌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农村环境和农民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走进鄄城县陈王办事处前曹庄村,街道平整,两旁绿化树木整齐有序排列,令人耳目一新。在一个占地2亩多的广场上,几位老人正带着孩子在广场两旁的健身器材上玩耍。村干部曹养坤说:“村里所有街道都铺了柏油路,路两侧都种了草坪和绿化树,一到夏天很是好看,村庄面貌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街道两旁的垃圾桶整齐摆放着,像一个个守护卫生的士兵。正在打扫卫生的村保洁员曹养申告诉记者,他和另一位保洁员分别负责村庄东西的卫生打扫,每天早晨8点上班、下午5点半下班。“现在村里很卫生干净,没有一点垃圾,群众也养成了卫生习惯,都自觉把垃圾放进垃圾桶里……”村民曹广林告诉记者。

  发生根本性变化的不仅仅是西曹村一个。在乡村文明推进中,鄄城县开展了以生活垃圾收集、生活污水治理等工作为重点的集中整治活动,把美化、硬化、绿化、净化、亮化、城乡环卫一体化……这些农民曾经的梦想“化”为生动的现实。

  据鄄城县城管局局长曹洪峰介绍,全县以自然村为单位,每个村配备1-2辆人力保洁车,每15户配备一个垃圾桶,每50户一处垃圾池,每个乡镇(街道)配备3辆垃圾转运车和1辆封闭运行车,每个乡镇建有垃圾中转站1处。1200余名专职卫生保洁员奔走于大街小巷和千家万户,“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长效机制已经形成,1090个自然村面貌焕然一新,一幅富有现代气息的“乡村文明画卷”在鄄城徐徐展开,农民开始生活在“画中”。

  让农民发自内心地笑

  “晴天不扬尘,雨天不沾泥,夜晚不摸黑,垃圾有人扫,活动有广场,四德有榜样,道德有讲堂,安全有天网”这一流传在鄄城群众中间的顺口溜,说出了群众满意的心情。

  从去年开始,鄄城县大力实施“双有、双百、双千”工程,逐步达到了“村村有广场、村村有文体设施”的目标。目前,全县村村都建起了文化广场,并配备了文体设施。一年中为偏远农村送100场戏曲、为乡镇基层培训100名文艺骨干,完成送戏下乡360场,培训文艺骨干500余人次,完成送电影下乡5200余场,建起了1000支以秧歌队为主的文艺健身队伍。让农民即时娱乐、即时运动成为现实,从而构筑起群众健康科学、文明和谐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力量,让农民发自内心地笑起来。

  “自从参加了秧歌队,每天都和队里的几位老姐妹一起蹦蹦跳跳,活动下腿脚,感到生活过得特别充实,心里别提多高兴了。”74岁的阎什镇秧歌队队员郭秀莲高兴地告诉记者。队长周法玉说,这个队里的32个队员,多半是奶奶级队员,每次活动大家的热情都很高,不管跳得怎么样,心里都乐呵呵的。

  “经过乡村文明行动,村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生活条件一点也不比城里差,住房条件城里人还羡慕俺哩。就从找对象来说吧,原先都是让别人挑,现在成了俺村挑别人了。”鄄城县郑营镇冯庄村80岁的冯本善说出了农民的心里话。

  全力打造乡村文明“升级版”

  “竹板一打啊,听我把俺儿媳妇夸。冬买棉、夏买单,一日三餐送跟前……”,红船镇红船村81岁的魏秀芝老人自编的快板,吸引了众多的听众。

  随着乡村文明行动的开展,鄄城县以道德主题实践活动为抓手,促进农村道德提升。全县1090个自然村全部设立了“善行义举四德榜”,十佳孝星、好婆婆、好儿媳、文明户、“五好家庭”等评选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并开设了“道德大讲堂”,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用身边的人感化周边的人。古泉办事处辛桥村78岁的好儿媳桑秀英,近半个世纪如一日照顾多位老人,如今依然精心伺候着百岁的公公和偏瘫的80岁丈夫,成“好婆婆”中的“好儿媳”,被传为美谈。如今周围的邻居都喜欢聚到她家,一边聊天一边做点零活,都能亲眼看到她是怎样当好一个“好媳妇”的,也都会跟着她学。“这样的草根宣传,就是树典型,扬正气,传递正能量。”古泉街道办公室主任温风涛说。

  乡村文明行动促进了婆媳、邻里团结和睦,拉近了干群关系,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红船村主任钱建华告诉记者,村里文明了,村民格外珍惜。胡窑村村民赵景河说,村干部赵景明从开春开始一直忙于村里的乡村文明建设,自家田地的农活都顾不上。村民看在眼里,佩服在心里,村干部再组织集体活动,大家都踊跃参加。陈王街道曹养乾告诉记者,原来村里盖房子,邻里之间常为一砖之地争吵甚至大打出手,如今都是相互谦让。

  为提升群众的科技素质,鄄城县广泛开展“新农村、新生活”培训活动。去年共举办活动200多场次,培训农村妇女5.8万人次,每人都掌握一到两项致富技术,提高她们的“身价”和致富技术的含金量。

  鄄城县把开展乡村文明行动与旅游业相结合,全力打造旅游升级版。古泉街道胡窑村抓住群众种植桃树的传统,打造以“春赏花、夏纳凉、秋摘果”为主要模式的“农家乐”,完善餐饮、住宿设施,拉长产业链条。并注重挖掘桃木文化,举办“桃花节”、发展桃木饰品加工,建设成生态旅游特色村。融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于一体的曹氏庄园、与雷泽水库相邻的王堂等5个山东旅游特色村相继诞生,开辟出村民发家致富新的经济增长点。

  通讯员 曹晓旺 丁秋松 记者 焦同帅

  

(责任编辑:范卉蕾)

更多新闻,请看中国菏泽网

更多评论,欢迎到菏泽论坛参加讨论

  凡未与本网签订书面协议的网站,不得转载本网及菏泽日报、牡丹晚报所属各媒体电子及平面的稿件与图片,特此郑重声明。
  部分网站的侵权行为,如擅自转载、更改消息来源以及抄袭等,本网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其相关责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版权声明 | 网上订报 | 网上投稿 | 不良信息举报 | 招聘版主
中共菏泽市委外宣办 菏泽市政府新闻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Copyright© 2004-2015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