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景华:“打洋工”的苦与乐 ——中国菏泽网
菏泽网首页 | 今日齐鲁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房产 | 汽车 | 娱乐 | 健康 | 专题 | 图片 | 论坛 | 县区 | 菏泽日报 | 牡丹晚报

刘景华:“打洋工”的苦与乐

2017-02-11 11:59:03 来源:中国菏泽网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凭借过硬的技能漂洋过海,到国外淘金。打洋工的兴起,不仅让出国务工者长了见识,而且在经济收入上超越了国内打工的亲戚朋友。家住东明县陆圈镇的刘景华就是其中的一员,日前,他向记者讲述了自己漂泊在外的工作和生活经历。

  漂洋过海到非洲打工

  “我是一名汽车修理工,在家打工每月工资3000多元,同样的工作在国外每月工资超过1万元。相比之下,‘打洋工’收入要高出好几倍。”今年38岁的刘景华告诉记者,自己初中毕业后,就一直在家从事汽车维修工作。那时,每个月的工资只有3000多元,一家人的生活过得紧紧巴巴。后来,听说出国打工挣钱多,自己也想去试试。2011年,在亲戚的介绍下,刘景华和几位老乡一起迈出国门来到非洲,在莫桑比克的一家木材采购厂工作。在那里他不仅增长了见识,结交了朋友,而且每年能挣10多万元。如今,他在家里盖起了两层小楼,日子越过越红火。

  在工作中收获成就感

  “想要拿到高薪,就要靠过硬的技术,否则一切都是空谈。”刘景华说,在家积累的十多年工作经验,让他在国外工作得心应手。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车型更新速度较快,如果不坚持学习,就很难跟上形势的发展。因此,一有时间他就看书、上网,查阅资料,掌握更多的维修技能。

  “每当用自己的技术为汽车处理各种疑难杂症,工作得到大家的认可时,心里就充满了成就感。”刘景华自豪地说,自己刚来公司的时候每月工资只有8000元。有一次,公司的一辆汽车出现了故障,在当地的维修厂修了一个多月也没有修好,只好把车拉回来。看着即将报废的汽车,刘景华打算试着修理。没想到,仅用了两天的时间,他就修好了那辆汽车,不仅为公司节省了资金,而且精湛的修车技术也让不少人对他刮目相看。刘景华凭借过硬的技术,得到了老板的赏识,工资也不断攀升。

  吃顿家乡饭最开心

  “闲的时候,要是能和老乡们聚在一起吃上一顿家乡饭,那就心满意足了。”刘景华说,他出国打工已经有6年的时间,可是依然吃不习惯那里的餐点。虽说公司里面有食堂,但厨师是南方人,主食大多是米饭,对于爱吃面食的北方人来说总有种吃不饱的感觉。尤其是需要外出救援时,他们只能在附近餐馆买着吃。可当地都是以西餐为主,牛排、披萨、汉堡等食品,更让李景华吃不舒坦。因此,在闲暇的时候,能和老乡们聚在一起,亲手做面条、包包子,吃上一顿可口的家乡饭,就成为他和老乡们最开心的事。

  每逢佳节乡愁浓

  “很多工友都和我一样,家里上有老,下有小,为了改善生活,选择漂洋过海到国外打工多赚些钱。由于背井离乡,每逢过年过节,体会最深的就是那一抹越来越浓的乡愁。”刘景华说,有时候因工作忙,公司不放假,过年不能回家。尤其是到了大年三十,当大家聚在一起看春晚的时候,屏幕上一出现全家聚在一起吃团圆饭,或者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回家,亲人在家门口等待迎接的镜头时,浓浓的思乡情绪就会涌上心头。大家看着画面,不禁潸然泪下。

  “现如今,咱老百姓口袋里有钱了,我也要为将来做打算。”刘景华说,今年,他如愿以偿地在家里过了一个团圆年。他准备再外出干两年,多攒些积蓄,然后回乡创业,干一番自己的事业。 记者 王 燕

  

  凡未与本网签订书面协议的网站,不得转载本网及菏泽日报、牡丹晚报所属各媒体电子及平面的稿件与图片,特此郑重声明。部分网站的侵权行为,如擅自转载、更改消息来源以及抄袭等,本网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其相关责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版权声明 | 网上订报 | 网上投稿 | 不良信息举报 | 招聘版主
中共菏泽市委外宣办 菏泽市政府新闻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SEO技术服务QQ:451652942
Copyright© 2004-2015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