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起乡村文明“新面子” ——中国菏泽网
菏泽网首页 | 今日齐鲁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房产 | 汽车 | 娱乐 | 健康 | 专题 | 图片 | 论坛 | 县区 | 菏泽日报 | 牡丹晚报

树起乡村文明“新面子”

2017-04-06 09:25:55 来源:中国菏泽网

  树起乡村文明“新面子”

  ——定陶区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侧记      “我决定10万元的车不买了,将20辆婚车改为6辆,酒席改为300元一桌,‘三金’也不要了。”今年年初,家住定陶区马集镇和庄村22岁的王丽说出自己的决定,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定陶区高度重视移风易俗工作,通过教育培训、党员示范、宣传引领等方式,积极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引导广大农民群众逐渐树起了文明“新面子”。

  教育培训,摒弃害人“虚面子”

  3月29日,该区黄店镇政府会议室里正举办着一场别开生面的移风易俗培训会。“这些年,因婚致贫的案例还真不少,大操大办的虚面子咱要不得啊……”定陶区民政局副局长赵广宇声情并茂,用发生在身边的生动事例向来听课的各村干部、红白理事会成员及村民代表讲述大操大办婚丧事的危害性。

  “俺村里忧事标准大家都落实得很好,就是喜事得慢慢来,赵局长告诉我们,以后得从人家准备订婚的时候就勤跑跑,边道喜边宣传,以后我也得勤跑着点。”黄店镇司庄村红白理事会成员许宝仓说。

  为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深入开展,从今年3月份开始,定陶区文明办、民政局、妇联等部门联合组成移风易俗工作小组,奔赴各镇街开展培训指导,截至目前,已对12个镇街轮训了一遍,培训红白理事会成员1500余人次。

  党员示范,树起文明“真面子”

  该区杜堂镇戚姬寺村75岁的韩永钦,是一名老党员。不久前,他90多岁的老母亲去世了,他坚持把老母亲火葬,刚开始,村里人议论纷纷,“看看,这老太太辛辛苦苦一辈子,到头来也没落下个囫囵尸首……”“丧事就一人一碗菜,寒碜人呀……”

  面对村民的议论,韩永钦不予理会,他说:“我是一名老党员了,我不信那些神神鬼鬼的东西,老人走后大操大办没啥用,那都是虚面子,还不如平时好好孝顺!”

  在韩永钦的带动下,如今的戚姬寺村,村里白事基本都按他的标准来,宴席一人一碗菜,厚养薄葬蔚然成风。“大家都明白这才叫真有面子!”该村红白理事会会长张继运乐呵呵地告诉记者。

  正面引导,宣传文明“新面子”

  为了更好地宣传移风易俗工作,让群众树起文明“新面子”,定陶区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刷写墙体标语、编排移风易俗小戏曲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大力宣传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好处、大操大办带来的危害,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移风易俗的认同感和参与度。

  该区马集镇文化站站长刘忠玉创作的两夹弦剧小戏曲《退彩礼》很受群众欢迎,戏曲讲诉了年轻女性英华巧用智慧,反对母亲索要天价彩礼的故事。“我听说村里的一位父亲因为没给儿子凑齐彩礼,觉得在村里没面子,喝药自杀了,心里过不去,连夜就写了这个剧本。我想通过这种传统的戏曲宣传方式,让老百姓都知道喜事新办的重要性。”刘忠玉告诉记者。

  “面子是一副重担,把人压得喘不过气;也可以是一股春风,让人与人之间温和友善。我区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工作,就是要让群众卸掉重担,让真正的文明‘新面子’扎根群众的心里。”区委文明办主任宋国强说。通讯员 贾艳艳 王浩勇 记者 刘卫国

  

  凡未与本网签订书面协议的网站,不得转载本网及菏泽日报、牡丹晚报所属各媒体电子及平面的稿件与图片,特此郑重声明。部分网站的侵权行为,如擅自转载、更改消息来源以及抄袭等,本网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其相关责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版权声明 | 网上订报 | 网上投稿 | 不良信息举报 | 招聘版主
中共菏泽市委外宣办 菏泽市政府新闻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SEO技术服务QQ:451652942
Copyright© 2004-2015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