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农民工播撒新经济的火种 ——中国菏泽网
菏泽网首页 | 今日齐鲁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房产 | 汽车 | 娱乐 | 健康 | 专题 | 图片 | 论坛 | 县区 | 菏泽日报 | 牡丹晚报

返乡农民工播撒新经济的火种

2017-11-21 10:03:41 来源:

返乡农民工播撒新经济的火种

——我市农民工返乡创业推动农村转型升级纪实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部分内容更加坚定了我市返乡创业者扎根农村创业的信心。

   我市常年在外就业创业人士达160万人,在我市出台的20条返乡创业优惠政策的感召下。他们中越来越多的人告别都市,回到田园,开拓蓝海,深耕桑梓,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浪潮推动了乡土菏泽转型升级,为推动菏泽后来居上提供着不竭动力。

  更新农村产业业态点燃农村创业热情

   “初中毕业,他乡务工,虽生活安逸,却难掩创业梦想;毅然返乡,虽激情满怀,却遇资金屏障。借力返乡创业基金,建农场,搭大棚,种果蔬,走绿色观光农业发展路子,创出了品牌,搞出了特色,终圆创业梦。”日前高经礼在介绍创业感言时说。

   29岁的高经礼,是东明县长兴集镇高庄村一位返乡创业的青年农民。5月27日,他的家庭农场开园。去年底,他注册了家庭农场,申请注册了“本味园”商标。今年,他大胆投资80多万元,他的家庭农场占地达50余亩,大棚由1个增加到20个。种植方式逐步实现了有机化种植;经营方式也由主动推销向旅游采摘转变。包括网上,一年下来也有不小的销量。在他的带动下,周边村庄20多农户搞起了大棚种植,他免费提供技术服务,帮助组织销售。平均15人常年在他的农场务工。

   2013年春节,牡丹区高庄镇白虎东头村干部郑建民、张心亮找到了回乡过年的本村村民张效礼,讨论如何发展本村经济,共谋东头村的发展大计。

   为什么村干部会上门找一个普通的村民“共谋本村的发展之路”呢?原来,张效礼在2003年到浙江宁波打工,不仅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种植模式和管理技术。由于经常与收购商打交道,也掌握了一些各大城市的销售渠道,回乡创业的条件成熟了。

   他流转了20亩土地做实验园,建起了标准化葡萄大棚。第一年挂果就达到了每亩8000多元的好收成,同时大张葡萄家庭农场也正式挂牌成立了。今年7月10日,首届高庄镇白虎东头葡萄节顺利举行。

   跟着张效礼种植葡萄的农户张清修说,种葡萄比种麦子、玉米强多了。一亩地增加了近万元的收入。

   目前东头葡萄已通过无公害产品认证,大张果蔬农场也获得了 “山东省精品采摘园”、“山东省农业旅游示范点”等荣誉称号。

   像高经礼、张效礼这样的,两年多来,我市吸引共7.5万名菏泽籍在外人士返乡创业就业,带动21.5万人就业,最大限度地释放了新一轮人口红利。

  对接现代理念刷新乡村“三观”

   返乡创业农民任庆生是曹县大集镇丁楼村村民,他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从第一单200元到去年销售1000多万元,他带动全村90%的农户开设了淘宝店铺。

   记者采访中,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也屡屡谈及互联网、电商等新技术、新平台给他们创业观、生活观带来的冲击。他们说,“为村”“淘宝”“微信公众号”等电商渠道,既帮助他们的产品迅速打开市场,也在不停地刷新着他们的“三观”。

   今年双11全天,通过天猫、京东、苏宁等各种电商平台,我市电商交易额达26.4亿元,同比翻了一番还要多,卖出、买入之比为1.52:1,有效卖出15.92亿元,有效买进10.48亿元。其中,农村电商占全市电商交易额的45%,增幅超过了160%。

   我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连续三年增幅50%以上,淘宝村、淘宝镇占据全省半壁江山,创造了农村淘宝的“大集模式”、千县万村项目的“郓城标准”、农村电商发展的“菏泽速度”,第五届中国淘宝村高峰论坛即将在我市举办。

   曹县大集镇从2009年的1家网店,发展到2016年2万多家,淘宝村从1个发展到27个,成为全国第二大农村淘宝村集群。同时,电商的兴起带动了产业链的迅速延伸,两年时间有18个快递公司驻村设点,2万多名农民投身淘宝大军,让偏僻的鲁西南农村发生着翻天覆地的蜕变。

  有了“领头雁”全面小康趟出新路

  小康不小康,关键在老乡。郓城县唐庙镇退伍军人高连学,在不到1年的时间内,领办冬暖式日光大棚28个,带动75户群众脱贫致富。张效礼对那些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流转了他们的土地,每年每亩1000元的土地流转金就让他们的生活有了保障。

   不仅扶贫济困,返乡创业成功的农民工还热心家乡的公益事业。

   东明县沙窝镇沙河村的申景顺经过一番打拼,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今年在家乡成立了菏泽万森新材料有限公司,项目总投资8.8亿元。将为菏泽当地提供3500多人就业机会。多年来,申景顺累计投入扶贫济困、公益事业200万元。

   在鄄城县,返乡创业者卢景生正全身心带领群众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乡村旅游,全力打造“黄河人家”品牌。还组织几名致富带头人带领贫困户成立了 “葵丘庄园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在这一过程中,他还当选了旧城镇葵堌村党支部书记。今年年初,他本人被评为“鄄城县返乡创业标兵”。

   卢景生说:“下一步,将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带领乡亲们共同实现属于葵堌村的美丽‘中国梦’。”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一些返乡创业农民工典型,充实了村两委班子,成为农村发展的 “领头雁”。 记者 张红艳

  凡未与本网签订书面协议的网站,不得转载本网及菏泽日报、牡丹晚报所属各媒体电子及平面的稿件与图片,特此郑重声明。部分网站的侵权行为,如擅自转载、更改消息来源以及抄袭等,本网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其相关责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版权声明 | 网上订报 | 网上投稿 | 不良信息举报 | 招聘版主
中共菏泽市委外宣办 菏泽市政府新闻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SEO技术服务QQ:451652942
Copyright© 2004-2015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