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笔走字著华章 ——评论王泽坤老师的《石父》一文 ——中国菏泽网
菏泽网首页 | 今日齐鲁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房产 | 汽车 | 娱乐 | 健康 | 专题 | 图片 | 论坛 | 县区 | 菏泽日报 | 牡丹晚报

飞笔走字著华章 ——评论王泽坤老师的《石父》一文

2017-11-22 10:38:45 来源:

飞笔走字著华章

——评论王泽坤老师的《石父》一文

口 李 鸿

我与王泽坤老师认识自部队复转安置到三利公司起,弹指一挥间,匆匆算来已有22个年头。由于从文的缘故,在王老师任县电视台台长,广电局局长直至光荣退休,其间多有接触,也只是公事公办亦或市、县作协开会打个照面,相互寒暄几下而已。

前几日,忽看到岁过甲子之年的王老师尚在发挥余热,准备筹办、拍摄《春玲》电影,发布招聘演员及举办培训班的消息,又勾起了我对王老师的无比思念,且强烈之急,夜不能寐。经过短促拜访,谈经论典,话语投机难以言表。特别是对于我这个也喜欢舞文弄墨,飞笔走字,善于编导,偶尔撰写剧本,隔三差五发表些文学作品的年轻人来说,启发深邃,意境深远,受益匪浅。文艺不分家嘛!自会有融会贯通之处。当王老师将报告文学《石父》一文发至我微信的一霎那,我泪眼婆娑,不能自已。王老师与我都是行伍出身,按部队不成文的规矩,喊一声尊敬的老首长亦或亲昵的叫一声老班长自不在话下,这是心与心的碰撞,情与情的交融。也是着过国防绿,扛过枪,打过仗的军人,不管军阶高低,复转与否独有的统称。天南地北,五湖四海,在那远离家乡,炮火纷飞,生死难卜年代所凝就的不是兄弟胜似兄弟的战友情谊,亲近的很哩!道不同不相为谋。心有灵犀,瑜亮情结自不必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嘛!这是文化人的相互信任与重托,也是对文人相轻一种说辞的藐视与鞭挞。

行文交流,切磋的是笔功与技巧。首先要懂,这是文理,世事概莫如此。第一眼翻开浑浑洒洒,洋洋大观的《石父》美篇,我窃以为应归属于经典美文并不过分。今王老师让我述评,着实有点关公面前耍大刀的意味,满心的纠结与忐忑。王老师是县文化界的前辈,与我单位老总安军关系甚密,作为中青年文学爱好者,我总感自不量力,有此王老师抬爱,就立马加班加点通读全文,以便读出精髓与要义,适才不辜负王老师的惜才爱才之举,善莫大焉。

言归正传。《石父》一文从架构、体裁、文理中,宽泛地讲,既有报告文学的描红,又有中篇小说的印痕,更有电影脚本的构思与巧妙。厚厚大册足有二十五页,分为前言八章节,纲举目张,环环相扣,章章衔接自然入理,彰显了主人公刘成四这一退伍军人的高大伟岸形象,不通读全篇就难以生发出此人诸事所展示出的悲鸣、善良、大我的形象来。

在谋篇布局上,作者没有开篇直叙老兵刘成四的其人其事,而是用《西游话剧》中霹雳神火打住顽石,石破天惊神猴蹦出这一典故来埋设伏笔,以石点题,以石树人,以石铭志。从幕启暖场,通篇贯穿人生中的九九八十一难这一悲悯情节与历程,直至苦尽甘来,否极泰来后的谢幕收场,每时每刻均给人以悬念、以遐想,自始至终道出了老兵刘成四在部队大熔炉里淬火成钢后所表现出来的宽阔胸襟、忠贞不二、不离不弃的高尚情怀,着实令人感伤、颂扬、扼腕叹息而又满满社会正能量,实乃画龙点睛式的妙来之笔。

不可否认,作者亦在部队摔打磨炼,无私奉献多年,深知退伍不退色,退伍不退志的那种融进血液,嵌进骨髓里的军人情结,所以撰写起来始才妙笔生花,有的放矢,得心应手。其以人喻人的家国情怀,印证了刘成四忍辱负重,埋头苦干,不为世事浮躁所扰的军人风格及优良品质。尽管军人的血性着墨不多,但在偏远的老少边穷地区,面对一贫如洗的现实境地,再有气壮山河,指点江山的英雄豪气也未必能够实现,如能达到人穷志不短,贫困夫妻事不衰的境地,也就谢天谢地,阿弥陀佛了。这是对在如此拮据艰困境遇下讨生活的一名退伍老兵最为科学,最为人性的中肯评价。真心换真心,你真我更真,不必苛求,如此安好。

当我昼捧夜伴,挑灯夜战,拜读作者大篇时,我深知一个“懂”字的千金之重,难能可贵。不难看出,整篇都有作者从军的影子,同时跃然于纸上的主人公也是鲜活的,有血有肉的真人真事。在文中,刘成四是个悲剧人物,也是个喜剧人物,均是好事多磨,先喜后悲而贯穿一生。然而作者能把悲剧人物写活,写出色来,带出彩来,也算是对作者阅历丰硕,笔功娴熟,心力使然的充分肯定。刘成四就是这种大悲大喜、大开大合之人,尽管是社会最底层的一名小人物,但其身上所展现的光辉与亮点,却无关风月,无关权贵,让老百姓看着舒坦、自然而又贴近现实。刘成四就是这标杆,这旗帜,其所作所为,超越了人世间的伦理情长,让人学有目标,干有奔头,定性了善之本真,实乃一撇一捺大写之人。 读此文,首先得读懂作者的心理路程,作者的良苦用心,尔后才能挖掘、整理、甄别出男主人公子承父业,出身贫寒,以打石为生的困苦与无奈,有着天生的龙生龙凤生凤的无助与绝望。三皇五帝,秦砖汉瓦,人均同情弱者居多,此阳光人性的阐述着墨颇多,必在现代人心目中产生共振、共颤与共鸣。好在带兵人深知大山人心中的苦楚,辗转迂回,最终批准刘成四应征入伍,这在山里人心中是破了先例,开了先河的大好事,在成四父亲眼里、心里、耳朵里、嘴巴上绝对是破天荒,祖坟上冒青烟的大喜事,无怪乎刘父以“成四”的谐音“成事”而骄傲而炫耀。乐极生悲,盛极而衰是铁律。刘父殊不知尚有满则溢、峰则谷的自然规律在现实中尚客观存在,这儿引出前后呼应的是刘成四五年后的潸然退伍,重拾旧业,人们的希望也随着事件的发展而起伏跌宕,晴阴互转,心境亦从象牙塔的极顶一下子坠落到万丈深渊,变化是那么的神速与震惊,这是一喜一悲。新兵三个月下连队,好兵才能去的师炮营,没想到歪打正着,憨人有憨福,范进中举似的好兵种竟然意外落入实诚兵的成四囊中,好不令人心生艳羡。欢呼雀跃之后,由于成四没文化,缺少话语权,一下子又分配到炊事班,干了三年又苦又累的饲养员,这是二喜二悲。在饲养员的岗位上,成四没有气馁,而是乐天派似的与打石相比,满眼的彩霞飞转,不但练就了身轻如燕的腿功,竟然不显山不露水的获得了全团长跑第一名,受到团部嘉奖表彰,不象阿Q精神胜利法,有点象自我安慰法竟意外获得了成功。在享受诸多荣光之时,刘父却在采掘山石时砸伤了腿,家庭顶梁柱的轰然倒塌,刘成四只能复退回家,这是三喜三悲。好事多磨,看样世间还真没有一帆风顺,天上掉馅饼的梦幻事。返乡之后,孤寂一人的刘成四继续保持军人的过硬作风,血气方刚,打抱不平,坚持真理,唯独对丧夫之妇,有三个幼年孩童的梅珍倒疼爱有加,打造石桌石凳,痴心照顾,无怨无悔。好在喜结良缘,事随人愿,共同打拼天下之时,在外经商做生意的梅珍却徒生疾病,辗转治疗,贻误病情,最终撇下成四与三子幼童,撒手人寰,驾鹤西去,这是成四的四喜四悲。好在苍天开眼,好人有好报,真有世事轮回这一说,成四在无有亲生骨肉的极其艰困环境下,在拒绝战友分散抚养,善款捐赠之后,凭借自己的一己之力及与生俱来的侠骨豪情,忠心赤胆,硬挺着将三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大山孩娃抚养成人,娶妻生子,成四没有五喜五悲,而是以人间大爱的洪荒之力换得个皆大欢喜,尽享天伦。终归以养子们的善意回报再一次将成四那背驼步姗,颤巍老态映射出高大威猛形象来,这在当前物欲横流,势利浮躁社会几人能做到?能做到如此功德圆满?作者在此处伏笔显现,为的是让人间伦理,家长里短还成四、还社会一个公道,一份迟来的自在人心。

另一位女主人公梅珍也是一个悲催的,孤寂的,伤痕累累的,死不瞑目的农家妇女形象。命运之多舛,人间几哀愁,是其最真实的人生写照。与成四胸怀四方相比,梅珍是一位长相俊秀,小鸟依人式的妇道人家。出身不同,起跑线各异,如果生在城市,梅珍极有可能成为歌唱家,白衣天使,人民教师、平面模特,人生没有太多的如果与假设。天公不作美,出身无选择,美女胚子梅珍就生在这群山环绕,交通闭塞的僻壤之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也枉然。但良善、淑静、俊美的梅珍没有怨天尤人。最终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而成为刘成朝及三个孩子们的贤妻良母,清清贫贫过营生。但天有不测风云,亡夫守寡之痛硬生生强加给这个难以走出大山,体质孱弱悲鸣的女人身上,梅珍没有哭诉,没有哀怨,其能量更不可能改天换地,日月变天。在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惨状下,只有任凭命运摆布,逆来顺受,将心痛与神伤埋藏于心底,将期盼与希翼储存于脑后。梅珍这一弱女子在乡下竭尽全力,使出浑身解数能做到的恐怕唯有如此。好在成四的帮扶与坚守,给深处低谷的梅珍带来了美好生活愿景与希望,但创业未成身先朽,而唯一的救命稻草又集中在一个“钱”字,让人徒生出无限的感慨与屈辱。老话讲:一病回到解放前,那是略微有些积蓄的基层民众说的,但关键是梅珍没钱,间或手里攥出汗来的,视为宝贝疙瘩的那几个子儿闭眼都能数的过来。钱花掉成四怎么办?三个孩子怎么过活?不错,梅珍考虑的是钱,而考虑的不是自己,思索的是整个家庭能否延续,能否今后活出人的尊严,这是梅珍的人品与大度。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不是人人内心都有如此定力与阳光。人都知道自己的生日,可有父母告知,但人却难以准确揣测自己的忌日,除非自残。悲催的梅珍一旦捱到自身将要油枯灯灭的时候,内心的情愫是难以言表,五味杂陈的。梅珍也是人,也食人间烟火,对生的祈盼与渴求也是在兹念兹的,但诸方面的诉求一旦跨进回天无术之时,人就没有任何的企及、窥探之心,只有认命在天,认无钱的命,认耽误治疗最佳时间的命,认饮喝孟婆汤的命,就是现代低收入民众也在垂足顿胸,前赴后继奔赴这条极不情愿,令人生畏,极度恐惧的老路,这是人性的悲哀,也是这个山村的悲哀,更是人间大众的悲哀,不是吗?同时也是诸多清贫人家凭一己之力难以挣脱出的艰困怪圈,一言以蔽之,难以穷尽。而社会呢?因无钱医治或者因病致贫所导致的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这里有着作者对医疗制度缺陷的深沉思考,有着对缺钱医治,英年早逝的不满与愤懑,有着对加快医改步伐的无限憧憬与期盼。看似作者发自内心的深情呼唤,其实代表的却是劳苦大众那种郁积难耐的情绪外现及言之凿凿所表明的态度与心声。是的,当今社会假如看病、养老、上学这压在老百姓头上的三座大山能够及早移除,像免除皇粮国税那样干净利索,还利于民,造福于民,那么十三亿中国人的幸福指数,小康生活是何等的欢愉、幸福与荣耀,这是人性的光辉,是探索性的、追寻性的、创新性的、根植于老百姓心目中的良善之举,亦是作者善意地对当今生命难能可贵的鼓与呼,是对贫富差异如此之大的谴责与愤怒。好在国家反腐倡廉,精准扶贫,优抚政策不断深化,在致贫脱贫一个也不能少的大政方针指引下,但愿梅珍的悲剧不再重演,因为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无人能替,弥足珍贵。

总之,这篇报告文学是作者用心写就。冰冻三尺绝非一日之功。自作者诚意相邀书写评论那刻起,笔者心间就泛起情感的层层涟漪。作者几多寒暑,几多春秋,寒砭暑蒸,专心致志,花甲之年仍以笔为伴,深入生活,才积累起如此丰富的创作素材,才练就起如此驾驭语言文字的功力,真印证、应验了那句老话:有心人,天不负。作者原来著作等身,尤以诗词见长,多部作品出版于世,没成想今奉此大作,以飨读者,实感钦佩汗颜。《石父》一文串珠联璧,文笔刚健,从侧面歌颂出了军人美、家乡美和今世美,有着凿石索玉,剖蚌求珠的人生追寻,有着孜孜以求,劳心费神的人世诘问,祝愿作者继续弘扬试玉要烧三日满,辩才需待七年期的大师风范及踔厉风发鞭自我,频捧笔果飨世人,静期再次拜读作者佳作,以为民呼,以慰我心。

  凡未与本网签订书面协议的网站,不得转载本网及菏泽日报、牡丹晚报所属各媒体电子及平面的稿件与图片,特此郑重声明。部分网站的侵权行为,如擅自转载、更改消息来源以及抄袭等,本网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其相关责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版权声明 | 网上订报 | 网上投稿 | 不良信息举报 | 招聘版主
中共菏泽市委外宣办 菏泽市政府新闻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SEO技术服务QQ:451652942
Copyright© 2004-2015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