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山药产量缩水,八成“菏泽山药”不姓“菏” ——中国菏泽网
菏泽网首页 | 今日齐鲁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房产 | 汽车 | 娱乐 | 健康 | 专题 | 图片 | 论坛 | 县区 | 菏泽日报 | 牡丹晚报

本土山药产量缩水,八成“菏泽山药”不姓“菏”

2017-11-30 10:04:45 来源: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孟 欣

   连日来,不管是在各县区的零售、批发市场内,还是山药种植区的田间地头,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采访发现,菏泽本地种植的山药占不到“菏泽山药”的两成。

   “山药这东西,太‘吃’地了,一块农田最多能连续种植三年,之后就得换种其他农作物,而且最少间隔五年才能回种,再加上咱们这适合种植山药的沙质土地本来就有限,现在全市各县区适宜种植山药的成片农田基本上已经种了一个遍,前往外省寻地、包地种植山药也是无奈之举。”巨野县章缝镇山药种植区姜村种植户商义洪告诉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在巨野县两个山药种植集中村——姜村和高坊村,不少山药种植户均提到了这一无奈之举。“本地产山药供应咱们菏泽人自己消费完全可以满足,但‘菏泽山药’的名头在国内外日渐叫响,因此不少人会将在外地种植的山药运回菏泽进行销售。或者在菏泽设置经销点,联系外地商客和接订单,再从外省直接发货。无形中,本应由特产山药带动的本地产业链也开始日渐缩水、转移。”商义洪说。

   通过走访,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发现,在陈集镇、辛集、单县等山药种植老区,也已经看不到大面积山药种植区。有着10余年山药种植经验的辛集山药种植大户邓兴军表示:“咱们本地市场上还好点,要是到了外地市场,‘菏泽产山药’有不少是咱们本地村民 ‘外包’种植出来的,现在已经出现了‘菏泽山药非菏泽产’这一现象,说不准好坏,只是比较担忧而已。”

   “大家都知道山药‘吃地’是山药不可在一块农田中连续种植的原因,有人会问,多加点肥料这问题不就解决了吗,其实不然。山药的生长特性会给农田带来一些特定的菌生物,如若超过年限或者管理不善,山药就会出现结块不往下生长、病虫害等减产、无产现象。就目前而言,国内外均没有办法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定陶区陈集镇新闻宣传办负责人苑肇波告诉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苑肇波还告诉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陈集山药”其实包括本地产山药和陈集人外出包地种植的山药两大块。“近几年,咱们陈集人大多前往河南省商丘,山西运城、榆林、永济等沿靠黄河或老黄河故道的沙质农田种植山药,种植面积比重也在逐年向外倾斜。通过估算,今年陈集本地产的‘陈集山药’仅能占到总产量的两成左右。”苑肇波讲道,“成本的增加倒是其次,关键是咱们连年在人家的地面上种植山药,效益还不错,当地人看到这一点,就自己加大了在山药种植、销售、树立品牌等方面的建设,长此以往,被排挤已可预见,这也是种植户们最担心出现的 ‘陈集山药无地可种’这一尴尬情景。”

   针对“陈集山药”现今和未来会遇到的各种困境,定陶区政府以及陈集镇也开始着手寻找解决之道。

   “今年,咱们联合省农科院搞了一块西施山药的试验田,经过前段时间的验收,亩产达到了惊人的4000斤。”苑肇波介绍,“在今后的山药种植培训中,我们会将这一技术普及下去。同时,加强与农作物科研单位的合作,将更多最新种植技术和优秀品种传递给种植户,使‘陈集山药’更具核心竞争力。”

  凡未与本网签订书面协议的网站,不得转载本网及菏泽日报、牡丹晚报所属各媒体电子及平面的稿件与图片,特此郑重声明。部分网站的侵权行为,如擅自转载、更改消息来源以及抄袭等,本网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其相关责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版权声明 | 网上订报 | 网上投稿 | 不良信息举报 | 招聘版主
中共菏泽市委外宣办 菏泽市政府新闻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SEO技术服务QQ:451652942
Copyright© 2004-2015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