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花牡丹:新变局与冷思考 ——中国菏泽网
菏泽网首页 | 今日齐鲁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房产 | 汽车 | 娱乐 | 健康 | 专题 | 图片 | 论坛 | 县区 | 菏泽日报 | 牡丹晚报

催花牡丹:新变局与冷思考

2018-02-09 10:10:01 来源:

催花数量锐减、市场竞争加剧、利润空间萎缩……

催花牡丹:新变局与冷思考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姜培军

   近年来,菏泽催花牡丹市场竞争加剧、利润空间被不断挤压,保有量不断下降。一边是日臻完善的催花技术,一边是发展中的“磕磕绊绊”,菏泽催花牡丹产业发展走到了十字路口。在年宵花品种多样化、市场竞争越来越剧烈的大背景下,“提档升级”成为菏泽催花牡丹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催花牡丹销售进入“黄金季”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一枝牡丹,历经夏的沉默和秋的积淀,借助广大花农的智慧,在冰雪中绽放。

   腊月二十以后,菏泽催花牡丹迎来销售高峰。在菏泽花卉大市场,在上海路,在万花湖路,在各个催花牡丹大棚,一盆盆牡丹含苞待放。“90元、100元、120元,购买数量不同价格也有一定浮动。”催花牡丹经销商庞绍国介绍,今年催花季他租用了两个大棚,催花2000盆,以二乔、乌龙捧盛、鲁菏红为主,还兼顾其他品种。“对外地顾客以批发为主,对本地顾客以零售为主。”庞绍国说。

   作为一种商品,催花牡丹的销售也离不开基本的市场规律。一些质量上乘、花蕾多、枝繁叶茂的催花牡丹不缺少销路,而一些品相不好、花蕾少枝叶稀的催花牡丹销售情况不太理想。从目前的销售情况看,菏泽催花牡丹客户分为三类:个人购买、企业购买、政府公务购买,后两种主要用于赠送礼品、节庆摆放等。近年来,政府公务购买量大大缩减。市场需求量的减少,必然挤压花农的利润空间。市场不稳定、利润空间被不断挤压的直接后果,就是催花牡丹保有量不断下降。2009年菏泽催花牡丹数量为二十五六万盆,2010年是十七八万盆,2011年约为12万盆,2012年约为10万盆,近年来更是逐年递减,很难突破10万盆。

  

  “互联网+”,想说爱你不容易

   “看花—砍价—交钱—买花”,这是菏泽催花牡丹市场最通行也是最原始的销售模式。业内人士分析,多年来,我市花农大多采用家庭式的生产销售模式,在抗击市场风险能力上存在明显不足。其次,我市花农自产自销,花农之间还存在价格战,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催花牡丹的利润空间。另外,由于花农所掌握催花技术的差异,催花牡丹从株型到花型有不小的差别,难以形成统一标准。

   菏泽花农多采用“坐在家门口等饭吃”的传统渠道卖花,往往各自为战,一旦市场有波动就“弱不禁风”。团结起来形成自己的品牌,主动走出去了解市场行情,建立营销渠道,积极开拓其他城市市场,才能有更大的生存空间。

   在电商产业发展得红红火火的今天,菏泽催花牡丹产业能否搭上 “互联网+”的快车?“我们也尝试过网络销售,可效果并不理想。”花农赵银增告诉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根据他掌握的情况,在菏泽,通过网络销售催花牡丹的花农不是很多,效果也不理想。赵银增分析,从客户的角度分析,通过网络购买牡丹,买到假货的可能性要大一些;而通过网络销售,运输也是个难题;一些花农年龄偏大,对新兴的销售模式认知有限。

   “前年,一家贵州企业购买催花牡丹,我咨询快递公司,一盆花的物流费用要近百元,这几乎赶上了一盆催花牡丹的价格。”花农赵银增说,“客户嫌贵,我也觉得不划算,最后只好作罢。去年他们又打来咨询电话,我直接拒绝了。”他还告诉记者一件实事:有一年,他的一个朋友通过物流往北京输送了一批催花牡丹,结果物流公司在运输中将花挤压坏了,客户索赔。朋友和物流公司经过一番马拉松式的谈判,才将问题解决。“朋友告诉我,最后他不仅没赚钱,反倒赔了几百元钱。”赵银增说。

   牡丹娇嫩、易损坏,这是催花牡丹难以和物流 “结缘”的重要原因。据了解,如果通过物流将催花牡丹运往外地,需要用泡沫箱将催花牡丹密封在一个固定的空间内,且运输时需要格外小心,这样不仅运输量小而且耗时费力,无疑会大大增加运输成本、抬高价格、降低市场竞争力。自“互联网+”的口号吹响后,各行业都开始向互联网迈进,如何做好“互联网+催花牡丹”也应成为花农和相关职能部门思考的问题。

   跟多数商品一样,优质才能延续市场生命力,催花牡丹应用领域越来越宽,对品质的要求也需要跟其 “花中皇后”的身份相匹配。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培训部副主任范保星认为,牡丹之于中国就像郁金香之于荷兰,但在发展上,中国的牡丹经济还远远赶不上荷兰的郁金香经济,这也意味着牡丹领域还有很多工作有待开展。

  

  催花牡丹引出的“思考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催花牡丹的生产和销售是对立统一的。催花牡丹的生产必须达到一定的数量,才能在市场上“攻城略地”;市场的日渐发育和完善,反过来会促进催花牡丹量的增加、质的提升。

   在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的记忆中,10多年前,在市区沿牡丹路北行,古今园、百花园、曹州牡丹园附近的催花大棚鳞次栉比。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和房地产开发加速,市区催花牡丹可用土地大幅减少。

   事实上,经过广大科技工作者和花农多年的探索和努力,菏泽催花牡丹产业的发展已经不存在技术上的问题。在去年举行的第九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上,菏泽催花牡丹获得3项金奖即是例证。

   目前,困扰菏泽催花牡丹产业发展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场地,二是市场。据菏泽牡丹商会会长吴勇华分析,造成今年菏泽催花牡丹数量减少的因素很多,比较突出的有三个:第一,在“棚改”大潮中,市区一座座催花大棚被拆;第二,在力度空前的环保浪潮中,“煤改气”等因素使部分位置偏远的牡丹催花大棚面临着煤和气都用不上的尴尬,用电加热成本较高;第三,“棚改”改变了不少花农的生活,一些花农放弃从事催花。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采访了解到,缺少规范开放的市场、龙头企业的带动以及统一有效的管理,也是制约菏泽催花牡丹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随着时代、社会的变革,不少多年从事牡丹催花的花农面临何去何从的艰难抉择。催花牡丹数量逐年递减,从小处看,直接影响着花农的收入;从大处看,影响着菏泽牡丹产业的发展。一株催花牡丹的背后,其实深藏着一道并不容易破解的“思考题”。

  

  凡未与本网签订书面协议的网站,不得转载本网及菏泽日报、牡丹晚报所属各媒体电子及平面的稿件与图片,特此郑重声明。部分网站的侵权行为,如擅自转载、更改消息来源以及抄袭等,本网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其相关责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版权声明 | 网上订报 | 网上投稿 | 不良信息举报 | 招聘版主
中共菏泽市委外宣办 菏泽市政府新闻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SEO技术服务QQ:451652942
Copyright© 2004-2015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