鄄城农商银行打造服务“三农”保障网 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中国菏泽网
菏泽网首页 | 今日齐鲁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房产 | 汽车 | 娱乐 | 健康 | 专题 | 图片 | 论坛 | 县区 | 菏泽日报 | 牡丹晚报

鄄城农商银行打造服务“三农”保障网 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2018-08-10 09:53:45 来源: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

   鄄城农商银行作为鄄城县规模最大的金融机构,支持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既是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今年以来,鄄城农商银行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在践行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砥砺奋进,筑梦前行,留下了坚实的足迹。

   截至目前,鄄城农商银行信贷投放余额71.77亿元,开通网银4.04万户、手机银行2.99万户,布放ATM机90台,农民自助服务终端319台,电话POS机1200台,实现了全县行政村100%覆盖,满足了群众“田间地头能转账,足不出村能取款”的金融需求;切实履行社会责任,深入推进金融扶贫,发放扶贫小额贷、创业扶贫担保贷、光伏发电贷等扶贫类贷款1197笔、1.32亿元,加大了对扶贫企业、贫困群众的信贷支持力度,为推动乡村振兴写下浓重的一笔。

   记者走进鄄城县旧城镇葵堌堆村,一排排整齐的房屋映入眼帘,外墙上,一幅幅精美的壁画诉说着这个千年古村的历史变迁。而在村头生态园,蔬果飘香。村民们安居乐业,村子里呈现出一派文明祥和的新气象。

   葵堌堆村位于旧城镇西南部,是历史上齐桓公葵丘会盟之地。葵堌堆村原来是一个无经营收入、无集体资产、无集体土地的“三无村”,是省定贫困村,而如今的葵堌堆村,村内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村风村貌有了较大改观,村民人均收入达到1.1万元,实现了脱贫致富,2017年12月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振兴“葵丘模式”。

   “村里能有今天的发展,离不开咱们农商银行多年来的支持和帮助。”葵堌堆村党支部书记卢景生说道。“从当初整治村头荒到现在发展生态农业,农商银行一直在给予我们金融支持,有了这个力量,今后,我们村在新时代更是大有可为。”

   今年以来,鄄城农商银行总行党委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 “齐鲁样板”战略部署,把制度建设贯彻始终,切实发挥党建的统领作用。坚持回归本源,专注主业,立足“三农”,支持小微企业,将更多信贷资金投入实体经济,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秉承“拓展零售贷款、规范企业贷款、严控大额贷款”的工作思路,开展首季开门红活动,将零售类贷款拓展和发放作为信贷投放的重点工作,走村入户、进社区、访市场,深入了解客户需求,逐步拓展和挖掘零售类客户,使信贷资金受益面覆盖更多群众。

   同时,鄄城农商银行紧跟新旧动能转换动态发展,深化与地方党委、政府战略合作,促进金融服务新业态、新服务的健康发展。科学规划网点布局,深入推进网点由支付结算型向营销服务型转变,构建了以网点分类、功能分区、客户分层、业务分流为主要特征的新型服务模式。通过优化整合现有网点布局,合理定位网点功能,确定网点转型方向。大力发展社区金融,加快推进 “特色精品网点”模式、“金融服务信息员+自助机具”模式、“农金员+农金通”模式,以“三大模式”为主题补充社区金融体系建设。

   近日,记者来到鄄城县李进士堂镇苏门楼村,一排排整齐的二层小楼让人眼前一亮。走进村民温大哥家,他正忙着为年迈的老人做饭。说起自己从滩区搬迁的经历,温大哥颇有感触地对记者说:“以前俺住在滩区,别说住上这二层楼,就是用水电都不方便啊!”

   接着,温大哥又带着记者来到自己房子的旧址。虽然苏门楼村的旧址离现在的新村并不远,但颠簸的路面和飞扬的尘土还是让人得走上一阵子。温大哥家的旧房子早就拆掉了,旧址已经复耕成了农田。

   看着自己地里长势良好的庄稼,温大哥对记者说:“说实话,谁都想从滩区里搬出来,可是大伙儿都以种地为生,没钱盖好房子啊。后来国家有了好政策,给选了新址盖了新房还有补助,不过想要个大点的房子还是差了三四万块钱。后来了解到咱们农商银行有这方面的贷款,就申请了,且很快就发放下来。从此,我们盖了新房,这两年是真正感受到好处了。”

   “温大哥申请的是我们专门为有购房需求客户推出的‘安家贷’,对于滩区的群众,我们在利率上以及还款方式上,都有相应的优惠政策。”鄄城农商银行李进士堂支行行长说。

   今年以来,鄄城农商银行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与黄河滩区迁建指挥部、扶贫办等部门对接,了解迁建的整体规划与进度。召集位于黄河滩区的6家支行行长,召开专项工作会议,安排部署金融支持工作。6名支行行长带领信贷人员联合政府挨家挨户走访,宣传金融知识、滩区迁建和精准扶贫惠农政策,对滩区居民的基础信息、搬迁意愿、有效贷款需求等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及时收集、整理搬迁户的信息资料。向滩区群众推出“安家贷”“城乡个人消费贷”“创业就业贷”等贷款产品,实行利率优惠,充分满足滩区居民资金有效需求。

   同时,鄄城农商银行还科学规划网点布局,深入推进网点由支付结算型向营销服务型转变,构建了以网点分类、功能分区、客户分层、业务分流为主要特征的新型服务模式。通过优化整合现有网点布局,合理定位网点功能,大力发展社区金融,分别以离行式自助设备、农金通、POS机具、网银体验机等电子银行机具为载体,建立不同模式的社区银行,逐步实现电子银行机具全覆盖。

   此外,鄄城农商银行还突出智e购商城服务“三农”特色,致力于构建完善的农村网络购物平台和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推动工业品、农业生产资料、日用品下乡和农产品、地方特产进城,形成连接城乡的支农惠农服务新渠道。目前支持黄河滩区居民迁建的6家支行已安装农金通、小微云79台,自助设备13台,有效缓解了柜面压力,填补了农村金融自助服务领域的空白,通过电子机具无缝式覆盖“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极大地方便了周边群众办理业务。

   近日,记者来到鄄城县红船镇刘桥村的木耳种植合作社,临近正午,忙碌的工人们才有功夫坐下来歇会儿。“平时,工人们采摘、晾晒、装箱,今天赶上河南平顶山的客户来拉货,所以更忙一点。”合作社负责人霍道宪说道。

   2009年,一次偶然的经历,霍道宪接触到了木耳种植,考察完回来就决心自己建棚种植。虽然刚开始遇到了不少困难,但不服输的霍道宪坚持了下来,两年后,遇上好行情,木耳见了效益,刘桥村的村民们也纷纷跟着霍道宪学起了技术。随着木耳种植户的增多、种植规模的扩大,2014年,霍道宪和最早的几个种植户,在鄄城农商银行的大力支持下,注册成立了专业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互联网+农产品”的经营模式,为农户免费指导技术和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目前,全村发展种植大棚400个,木耳种植已成为农民增收新亮点。在合作社的帮助下,帮扶贫困户52家,贫困人口100多人,有效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现在不仅在刘桥村,周边的几个村子都在发展木耳种植。今后我们会创新更多金融产品,做好上门服务,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鄄城农商银行红船支行行长说道。

   而在鄄城县董口镇周场村,300亩的金银花等中药材又经过了一茬采摘。走近村头晾晒场,就可以嗅到一丝丝清香。该村党支部书记告诉记者,在农商银行的资金支持下,村民们发展起了中药材种植。“村民们种的金银花品质非常好,每斤能卖到七八十元,效益非常高,今后我们将继续支持特色产业的发展。”董口支行行长向记者表示。

   近年来,鄄城农商银行紧盯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大力扶持特色产业,把产业扶贫作为当前扶贫开发的“重头戏”,努力构筑稳定、可持续的增收渠道。鄄城农商银行以支持特色产业、绿色产业、品牌产业为重点,扎实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扶持种植、养殖、加工等主导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加快产业扶贫步伐。围绕发展“一村一品”,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土地流转,使贫困户的土地、劳动力、资产等要素“活”起来,带动贫困人口稳定增收。同时,鄄城农商银行结合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等,支持整合土地资源,发展特色产业,让农民获取经济收益。

   “坚持服务社区、服务中小企业、服务‘三农’市场定位,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这是鄄城农商银行的企业使命和行业担当。下阶段,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坚守使命,加大对辖内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乡村农业的金融扶持,加大对辖内企业的金融扶持,加大对政府平台的支持力度,不断提高金融服务覆盖面和渗透率,围绕实体经济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及水平,致力将鄄城农商银行建设成为最受城乡居民信赖的商业银行。”鄄城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杜万国表示。文/图 记者 杨飞 通讯员 袁磊 刘淑敏

  凡未与本网签订书面协议的网站,不得转载本网及菏泽日报、牡丹晚报所属各媒体电子及平面的稿件与图片,特此郑重声明。部分网站的侵权行为,如擅自转载、更改消息来源以及抄袭等,本网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其相关责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版权声明 | 网上订报 | 网上投稿 | 不良信息举报 | 招聘版主
中共菏泽市委外宣办 菏泽市政府新闻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SEO技术服务QQ:451652942
Copyright© 2004-2015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