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纪念品为何长了“同一张脸” ——中国菏泽网
菏泽网首页 | 今日齐鲁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房产 | 汽车 | 娱乐 | 健康 | 专题 | 图片 | 论坛 | 县区 | 菏泽日报 | 牡丹晚报

旅游纪念品为何长了“同一张脸”

2018-10-09 10:38:10 来源:

本应为旅游目的地独一无二的纪念名片,却以“同一张脸”出现在全国各地旅游景点,“同质化”“低端化”甚至“地摊化”,成为我国旅游纪念品市场的尴尬标签。新华社记者近期在多地景区采访时发现,木梳、披肩、帽子、手串等成为多数景区的标配型“地方特产”,更有甚者,一块一模一样的丝帕,在杭州叫“杭绣”,去了苏州叫“苏绣”,到了四川成了“蜀绣”,在河南又称“卞绣”。

  旅游纪念品高度同质化,确实是个普遍问题,甚至有人编段子调侃,“到景区买旅游纪念品还不如去义乌,那里应有尽有”,“义乌人民出去旅游一定没啥意思吧,毕竟纪念品都是从你们那儿拿货的”。

  旅游纪念品本应是某地特有的或特别著名的产品,富有当地的文化历史内涵,有些纪念品甚至只能在当地才能生产。然而,当成百上千个景区都在贩卖长了“同一张脸”的旅游纪念品时,谁还会认为值得购买、值得为“到此一游”留念?据说有人在四川旅游,竟买到了写有“少林寺纪念”的“特产”,如此忽悠手法实在是太低级了。

  不同景区销售相同纪念品,从表面看,缘于那些纪念品缺乏创意。实质上,却是因为景区纪念品以“钱”为本,而非以景区为本、以游客为本。

  为追逐经济利益,他们纷纷通过工厂流水线,大批量生产“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旅游纪念品,比如被称为“×绣”的手帕,就可以被冠上“杭绣”“苏绣”“蜀绣”“卞绣”;他们拼命节省成本而粗制滥造,生产出的旅游纪念品质量低劣,价格却畸高,反正购买旅游纪念品只是“一锤子买卖”,很少有回头客的。

  为追逐经济利益,一些景区甚至“山寨”其他景区的纪念品,当作本地旅游纪念品予以大量生产和销售,加之有关部门对旅游纪念品版权保护不力,对盗版打击不够,更加导致诸多景区所售纪念品大同小异,即使不同景区相隔数千公里,但出售的景区纪念品却“不谋而合”。

  有了强烈的利益驱动,景区旅游纪念品的地方特色、民族特色、文化与历史内涵等,又会有多少景区顾及?

  旅游纪念品长“同一张脸”,不仅会让游客产生审美疲劳,且不利于推广各个景区的独特旅游价值。尤其是同质化、低端化、地摊化的旅游纪念品会大大拉低国人的旅游购物消费。据统计,旅游购物在欧美国家占旅游业收入的50%到60%,在亚洲发达国家占40%以上,而在我国目前只占28%,国内外游客对旅游商品的满意度可见一斑。

  如何让旅游纪念品走出同质化怪圈?各景区要舍得投入人力财力,挖掘地域特色文化,搞旅游商品研发,打造离开本景区就买不到的特色纪念品。各地相关部门应针对地区文化挖掘、研发文创产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文化、版权保护等部门应注重旅游纪念品的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不到位,会影响旅游纪念品研发的积极性,也会拖累文创市场的发展。(李秀荣)

  凡未与本网签订书面协议的网站,不得转载本网及菏泽日报、牡丹晚报所属各媒体电子及平面的稿件与图片,特此郑重声明。部分网站的侵权行为,如擅自转载、更改消息来源以及抄袭等,本网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其相关责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版权声明 | 网上订报 | 网上投稿 | 不良信息举报 | 招聘版主
中共菏泽市委外宣办 菏泽市政府新闻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SEO技术服务QQ:451652942
Copyright© 2004-2015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