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让坠子艺术永不凋零——“坠子皇后”刘瑞莲的曲艺人生 ——中国菏泽网
菏泽网首页 | 今日齐鲁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房产 | 汽车 | 娱乐 | 健康 | 专题 | 图片 | 论坛 | 县区 | 菏泽日报 | 牡丹晚报

坚守,让坠子艺术永不凋零——“坠子皇后”刘瑞莲的曲艺人生

2019-01-18 11:19:27 来源:

  她几十年如一日任劳任怨,不畏辛苦地活跃在曲艺舞台上;她深入基层、深入生活,创作演唱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唱段;为了菏泽曲艺的发展,她免费教授孩子,把菏泽的曲艺事业传承下去。她就是“坠子皇后”——刘瑞莲。

  刘瑞莲,1960年出生在菏泽高新区(原牡丹区)马岭岗镇赵庄村一个曲艺世家。母亲刘桂梅是当地著名的坠子艺人。刘瑞莲4岁开始随母学艺,她聪明伶俐,嗓音清亮,又勤奋好学,家人就有意识地培养她。大人练功,她跟着比划;大人演唱,她跟着哼哼。你教几句,我教几段,小瑞莲很快就能学会,而且学得还很像。刘瑞莲6岁开始登台唱小段,12岁加入当时的菏泽县小留工商所宣传队,以唱《雷锋参军》闻名乡里,被称为“老小艺人”。

  1976年,16岁的刘瑞莲进入菏泽曲艺队成为专业演员。1986年,文艺体制改革,曲艺队被撤销,刘瑞莲被分流到物料公司,负责看大门。在物料公司期间,刘瑞莲每天都是早早去上班,打扫完卫生之后,就在办公室里练嗓子、打简板,整理关于坠子的知识。“虽然离开了单位,但是我一直没有离开过舞台,只要有比赛、有演出,我都会去参加,这期间只要参加的比赛都会获奖。”在物料公司期间,刘瑞莲白天上班,晚上还要送戏下乡,一直从未间断。

  2002年,刘瑞莲去北京参加全国首届职工艺术节曲艺汇演,而此时,其母亲正躺在医院里等她回去做手术,人在北京的刘瑞莲心里很着急。一边担心着医院里面的母亲,一边又要准备比赛。“在我前面的琴书表演者超时了,我就想,坏了,看来这个金奖是拿不走了。当时有些紧张,我是从哪里掐的,怎么唱的都不知道。”结果,评分出来后,刘瑞莲获得了一等奖。比赛结束后,刘瑞莲又急着赶去参加省文代会,直到事情全部结束,她才赶回菏泽。看到病床上躺着的母亲,刘瑞莲心里非常难过,眼泪止不住流了下来。

  2006年,刘瑞莲作为特殊人才,又重新调回了艺术馆,专门从事曲艺(坠子)的演艺及传承工作。“可以说,走了20年,我又回到了‘娘家’,来到这里后,感觉心里踏实了,因为有根了。”回到艺术馆的刘瑞莲,不断创作和出版新的作品,弘扬主旋律,歌颂新时代。

  2007年,刘瑞莲 “临危受命”,带领学生去枣庄参加全国第二届职工艺术节。“当时每人要交900元的吃住费用,我拿出全部积蓄还不够,我的学生都是农村出来的,他们偷偷让家人卖了麦子,才把路费凑够,哪里还住得起宾馆啊!”刘瑞莲说。于是,她就带领学生住到了宾馆对面10元一天的小旅店,而且全都挤在一间屋子里。“比赛第一天通过现场打分,我的一名学生获得了一个金奖,没想到,第二天我登台献唱又获得最高分,拿了金奖。”

  坠子的语言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富有戏剧性。说到曲艺的特点,刘瑞莲说:“曲艺不同于别的戏剧种类,曲艺的难度就在于一个人就是一台戏,生旦净末丑,万事万物都要靠说书人的嘴,把故事里面的人物和事物表现得活灵活现。”

  对于今后的传承,刘瑞莲告诉记者,“曲艺是门口传心授的艺术,虽然再过一段时间我就要退休了,但是我会继续把曲艺传承下去,只要有来学的,我都免费教他们,不能让老一辈留下来的曲艺砸在我手里。”现在,在刘瑞莲二十平米左右的办公室里,每逢周末都会有十多个孩子来学习。在从艺的55年里,刘瑞莲收徒千余人,有些学生成为了剧团的主角,多次获得国家级的大奖。刘瑞莲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人关心坠子艺术,关注坠子艺术“后来人”的成长。  记者 李庆梅

  凡未与本网签订书面协议的网站,不得转载本网及菏泽日报、牡丹晚报所属各媒体电子及平面的稿件与图片,特此郑重声明。部分网站的侵权行为,如擅自转载、更改消息来源以及抄袭等,本网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其相关责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版权声明 | 网上订报 | 网上投稿 | 不良信息举报 | 招聘版主
中共菏泽市委外宣办 菏泽市政府新闻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SEO技术服务QQ:451652942
Copyright© 2004-2015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