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谋发展 砥砺奋进谱新篇  ——鄄城县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中国菏泽网
菏泽网首页 | 今日齐鲁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房产 | 汽车 | 娱乐 | 健康 | 专题 | 图片 | 论坛 | 县区 | 菏泽日报 | 牡丹晚报

不忘初心谋发展 砥砺奋进谱新篇  ——鄄城县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2019-01-18 11:21:51 来源:

  

  近年来,鄄城县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社会事业高速发展,书写出鄄城改革、发展的辉煌篇章。

  引来好项目 激活新动能

  鄄城是农业大县,工业经济薄弱、发展动能不足。没有大项目、好项目,历来都是鄄城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然而,近年来鄄城县一个个重点项目相继落地,构建起鄄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投资35亿元的东昌社区棚改项目、投资20亿元的即发产业园、投资15亿元的青岛中天斯壮风电产业园、投资12.7亿元的丝路东方农光互补项目、一期计划投资10亿元的睿鹰制药产业园、投资5.94亿元的华勤麻纤维、投资4.8亿元的濮水公园、投资3亿元的北京华钛高科等项目已经落地建设……一个个重点项目,如同一根根坚实的桩基,支撑起鄄城县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明天。

  项目不断落地,背后是鄄城县理念的转变。2018年6月26日,全县领导干部会议召开,要求扎实推进“解放思想、转变作风、担当作为”活动,提出“一年强基础、二年有突破、三年大变样”的任务目标。2018年10月31日,全县民营企业座谈会召开,县委县政府在座谈会上指出:“要让广大企业家来鄄城赚钱,这是县委、县政府的由衷心声,我们必须大声喊出来,不能羞羞答答的。”该县采取一系列措施,支持鼓励民营经济做大做强。

  精准发力、靶向施策,鄄城县针对自身优势选商招商,积极对接大型国企、央企和上市公司,开展点对点招商座谈。先后有葛洲坝集团、中国核工业集团、鲁商集团、山东土地发展集团、山东发展投资集团、青岛即发集团、烟台万华集团、深圳铁汉生态、无锡汉和航空公司等一批大型企业到鄄城县考察投资,签约项目数量质量、科技含量为历年来最高。截至目前,全县在谈项目98个,计划总投资436.23亿元,签订合同项目70个,计划总投资145.5亿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引进项目时,鄄城县拒绝“捡进篮子都是菜”。虽然化工园区已获省政府批复,但是鄄城县仍然严把入口关,全力做好项目引进综合评估,严禁高耗能、高污染、存在安全隐患的项目落地鄄城,评估结果作为决定项目引进、土地供应及享受政策的参考依据。

  “我们发电的原材料主要是农作物秸秆和林业废弃物等生物质,与传统的燃煤发电相比,生物质燃料含硫量极低,对大气环境影响很小,是绿色新能源项目。这是公司能落户鄄城的根本原因。”鄄城长青生物质有限公司综合办主任宋磊告诉记者。据了解,长青生物质发电项目由上市公司广东长青集团投资建设,年可发电2.5亿千瓦时,供热120万平方米,年可利用农林废弃物70万吨以上,减排二氧化碳20万吨,节约标准煤20万吨,达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2018年以来,鄄城县不断加大项目清理整合力度,实现“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睿鹰产业园项目是我县在清理整合‘僵尸企业’的基础上引进的新项目,旨在打造绿色循环经济示范园区,该产业园共拆迁整合 “僵尸”、低效企业7个,盘活闲置土地491亩。”项目负责人尚中栋告诉记者。目前,县工业园内共有16个“僵尸企业”起死回生引进了新项目,计划固定资产总投资6.29亿元,累计盘活闲置土地730亩。项目全部投产达效后,预计年新增税收5700万元。

  益客产业园由世界第二大鸭制品供应企业江苏益客集团投资兴建,是集肉鸭繁育、饲养及分割、食品和羽绒加工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项目,一二三产业链完整。为推进项目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江苏益客集团计划投资10亿元,规划建设一处占地1万亩的益客农业生态示范园。项目总经理李淑国告诉记者:“目前已建成高标准鸭棚16个,共计3万平方米,公司将重点打造农业生态园,建设观光果蔬、休闲垂钓、生态研发、农耕文化体验等功能区。农业生态园建成后,年可出栏高品质肉鸭2000万只,实现收入5亿元,利税5000万元。”农业生态园将为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在引进大项目的同时,鄄城县也注重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围绕传统优势,着力培植主导产业,构筑发展平台,相继建设了第一发制品产业园、第二发制品产业园、户外休闲用品产业园、电商产业园、舜王城中药材市场、中药材产业园等专业园区。劳特巴赫(菏泽)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与德国力格勒啤酒公司进行深入合作,引进德国原生态酿造工艺,购置阿法拉伐啤酒瞬杀机、离心机等先进的啤酒生产和酿造设备,生产的啤酒口感纯正、泡沫细腻,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如今公司仅高端精酿啤酒生产能力达10万吨。

  城市面貌美丽蝶变

  狭窄的小巷,部分脱落的墙体,胡乱堆放着的废旧家具、废纸屑等,房檐上各色交织的电线,阴冷潮湿的房屋,这是鄄城老城区给人的印象。曾经,鄄城县最繁华的地方只有古泉路一条街,城区多数是低矮的瓦房,最高的建筑是3层的百货大楼。近年来,从低矮平房到高层住宅,从破街陋巷到繁华街区,人们的居住条件和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为切实改善城区居民居住条件,鄄城县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分步实施、快速推进,全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为实施好这项民生工程,该县以黄河街、人民街为界,将整个城区划分为南、中、北三个棚改片区总指挥部,分别由县长、人大主任、政协主席任政委,县委、县政府分管同志为总指挥长。将28个片区分到三个总指挥部,每个分指挥部由一名县级领导任指挥长,形成了相互竞争、相互赶超的棚改工作局面,促进了棚改工作的顺利推进。

  同时,该县还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三例会一观摩”制度,不断加大督导调度力度。坚持片区指挥部早会制度。所有片区指挥部都要坚持每天早上7点开例会,回顾前天工作,安排当天任务,坚持一般问题不过夜。坚持总指挥部周会制度。三个总指挥部每周召开两次调度会,坚持所有问题不过周。坚持城建例会制度。每周二晚上,召开城建工作例会,制定措施,推进工作。坚持观摩考核机制。每周五上午,对全县棚改项目进行现场观摩,打分排名,每月一汇总,每季度一公布。

  在全力抓好拆迁工作的同时,该县将回迁安置工作放在突出位置。目前,酒厂安置区基本建成;老城区东、西两个安置区全部完成打桩,部分主体正在建设;张寺片区全面开工;河务局片区、金帝首府、东昌社区、县医院片区已具备开工条件,近期开工建设。

  不仅要让群众“有其居”,更要“优其居”。为了让群众满意,鄄城县把安置房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专门成立了安置组,具体负责安置协调各项工作,提前规划布局选址,积极鼓励群众选取货币化安置方式,并根据群众需求,灵活采取了多种货币化安置方式。选择实物安置的群众,可以自由选择新居的户型、面积等,群众住得满意又舒心,扩大了影响力,加快了棚改工作步伐。

  激活乡村振兴的“源头水”

  古泉街道胡窑村借助已成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品牌效应,围绕桃园文化,又新上一批体验类、娱乐游玩、观光休闲等项目,带动了乡村旅游产业的兴旺。据了解,胡窑村的游人一天比一天多,大家三五成群携亲带友,接触大自然、领略田园风光、体验乡土气息、观赏民俗风情,这也给做生意的村里人增加了收入。

  近年来,鄄城县立足实际,以产业兴旺为重点、生态宜居为关键、乡风文明为保障、治理有效为基础、生活富裕为根本,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彻底改变过去“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生活水平较低”的状况。

  产业“旺”才能兴村富民。鄄城县围绕农业供给侧改革,将乡村产业与扶贫产业相结合。在董口镇宋楼,打造“精准扶贫”主题公园,包括精准扶贫讲习所、原始小窝棚、扶贫车间缩小版、“一户一案”豆腐坊、豆芽房、老农菜园及光伏、卫生扶贫,意在寓教其中;凤凰镇酒店张行政村依托村内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优势,整合扶贫资金,建立智能温室育苗大棚2个、恒温大棚27个,吸收了几十名贫困群众就近就业。

  “在果园、大棚务工的群众每天可增加收入50元,在扶贫车间务工的群众每天能拿到70元左右,月工资达2000元。目前村里仅剩贫困户12户24人,年底可全部实现脱贫。”鄄城县凤凰镇酒店张村负责人说道。

  生态环境好才是“面子美”。近年来,鄄城县按照美丽乡村建设标准,着力做好美丽乡村示范村、美丽庭院和示范片区创建工作。在韩屯示范区、陈庄示范片区、军屯示范片区等多个示范区,记者看到村庄及沿线均进行了道路硬化和绿化,修补扩宽了街道……鄄城县重点创建88个美丽乡村示范村,通过示范引导、串点成线、连线成片等方式,精心打造了“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景”。在具体工作中,大力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以“清洁庭院”活动为契机,以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彻底优化了乡村环境。现全县已把城乡环卫工作托管给专业保洁公司,并聘请第三方进行日常监管,建立健全了 “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长效机制,实现垃圾日产日清。

  乡村文明更是“里子实”。全县390个行政村已全部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制定了 《村规民约》。截至目前,红白理事会主办丧事所占比例达到98%,婚丧嫁娶费用明显减少。

  与此同时,鄄城县还扎实推进文明村镇创建,深入开展“身边好人”“好媳妇、好婆婆”、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2018年,1人入选 “中国好人”候选人,3人被评为“山东好人”,1人被评为第六届全市道德模范,评选“好媳妇、好婆婆”40户,“最美家庭”10户。

  据悉,鄄城县文化惠民活动一直在持续。目前全县超额完成省市 “一月一村一场电影”“一年一村一场戏”标准要求。不仅持续开展“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活动,而且先后举办了“农村文化艺术节”、第八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第十三届农村“秧歌舞、广场舞大赛”、“鄄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等一系列农村文体活动,以丰富多彩的活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给滩区群众一个“稳稳的家”

  52岁的赵玉勤是李进士堂镇田楼村村民,由于家庭经济原因,她家并没有像其他滩区群众一样筑房台,房子建在低洼地里,墙体有好几处裂缝,墙皮已多处掉落,屋里的光线很差。“那时候一发洪水,房子就只剩下屋顶在水面上,一家人只能乘船到外地讨饭、打工过活。”在赵玉勤的印象里,她一生共经历过3次洪水,1996年的洪水最大,一家人在外地足足流浪了1个多月。

  黄河与鄄城擦肩而过,在孕育文明的同时,由于黄河频繁决口改道,4.2万百姓被“困”在黄河滩区。这里自然条件艰苦、基础设施薄弱,“三年筑台、三年盖房、三年借钱、三年还账”成为滩区群众不想面对、不敢面对而又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面对数万群众盼望的“安居梦”,近年来,鄄城县启动黄河滩区迁建项目,通过易地扶贫搬迁、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试点、迁建村台建设和居民外迁等四大工程,向坚中之坚、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求突破,将惠及董口镇、旧城镇、李进士堂镇、左营乡4个乡镇,共12923户、41727人。

  2018年10月20日,田楼村人顺顺利利、开开心心住上新房。彭效师一家四口人,在6号楼分得一套110平方米的楼房,“在滩区住了一辈子,没想到能住上新房,要是让我在老家筑房台、盖房子的话,真是盖不起。”据彭效师介绍,根据政策,他家共分得迁建补助113600元,另外还有房屋拆迁费5000元、搬迁费1000元,楼房和车库一共花了不到3万元就入住了。

  这个学期,左营乡8个滩区搬迁村的孩子搬进了明亮温暖的教学楼。原先,8个村的孩子都在郭集小学上学,教师吕建军说:“在我38年的教学生涯中,因为洪水建校舍就四五次。校舍冬天窗子关不上,孩子脸上手上都是冻疮,看着都心疼。”左营乡在安置社区建设了幼儿园、卫生院、文化室等配套设施。

  新房有了,还要考虑生计问题。为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的后顾之忧,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李进士堂镇政府结合正在实施的精准扶贫政策,在滩区迁建试点二期工程为田楼村建起了两个扶贫就业车间,并与鄄城县彦华工艺品有限公司签订合同,引进了发制品加工项目。赵玉勤是村里的贫困户,80多岁的婆婆得了冠心病,每天都要吃药,小女儿还在读书,她和丈夫身体都不好。自从在车间工作后,每天都有50元的收入,“真想不到我现在不仅住上了新房,再也不用担心洪水,还在车间里找到了工作,不用再为生活发愁了。”文/房正 崔蕊蕊潘嘉琛宁效广刘卓图/张海玲

  (本版照片为资料片)

  凡未与本网签订书面协议的网站,不得转载本网及菏泽日报、牡丹晚报所属各媒体电子及平面的稿件与图片,特此郑重声明。部分网站的侵权行为,如擅自转载、更改消息来源以及抄袭等,本网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其相关责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版权声明 | 网上订报 | 网上投稿 | 不良信息举报 | 招聘版主
中共菏泽市委外宣办 菏泽市政府新闻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SEO技术服务QQ:451652942
Copyright© 2004-2015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