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为忠魂归故里 ——中国菏泽网
菏泽网首页 | 今日齐鲁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房产 | 汽车 | 娱乐 | 健康 | 专题 | 图片 | 论坛 | 县区 | 菏泽日报 | 牡丹晚报

只为忠魂归故里

2019-04-16 09:37:01 来源:

  

  11年很短,对于历史来说只是一瞬间;11年也很长,长到让一个人从垂髫稚儿到朝气青年。市开发区佃户屯办事处张和庄社区党支部书记张景宪用11年的时间,寄出1000余封信、行程10000多里,期间不知吃了多少苦、作了多少难、受了多少累,他也曾彷徨过,也曾迷茫过,但是他却凭借心中“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坚定信念,11年来共为15名无名烈士找到了家。他说,我做这件事不为别的——

  “今年年初又为4位烈士找到了亲人,真让人欣慰!”4月9日,记者到张和庄社区采访11年来始终坚持为烈士寻家的张景宪,他激动地对记者说,“为烈士寻家,就是和时间赛跑,因为这些战士都牺牲72年了,他们的后人也都70岁以上的年纪了,再晚几年,更难找寻,所以今后我还要加大寻找力度!”

  张景宪是一名退伍军人,他曾在云南老山前线参战,眼看着两名战友在自己面前倒下,对于战斗中牺牲的战士有非常直观的崇敬之情。

  2007年,张景宪当选为张和庄社区党支部书记。当年清明节,他带头为村中的烈士陵园扫墓时,村中的两名老党员不经意间提起:“这些烈士都是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牺牲的,但是如今他们不光‘回不了家’,甚至连名字都没人记得了,要是能为他们找到家就好了!”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是啊,张景宪,你作为一名退伍军人、党员、党支部书记,有什么理由不担起这份责任呢!”张景宪暗下决心,从此他就踏上了为陵园内136名烈士的漫漫寻家路。

  

  1947年12月28日晚,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由定陶一线向菏泽城奔袭,受到敌人密集火力压制,136位战士壮烈牺牲。张合庄作为当时临时战地医院,许多受伤的战士被送到这里。已经去世的村民王书义是事件的见证者,他曾介绍,不幸身亡的就掩埋在张和庄西北角老赵王河河沿上。此后,这些墓都立了碑,上面有战士的姓名、籍贯,只是被后来反扑的敌军毁掉了。

  2010年,在佃户屯办事处的支持下,张和庄社区将烈士土坟改造成水泥坟墓;2011年,市民政部门又对烈士陵园进行了升级改造。136位烈士已经长眠在烈士陵园72年了,57个是独立单墓,还有79人同穴而眠的无名烈士公墓。墓志铭这样写道:“此处埋葬着79名解放菏泽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不知家在何方,姓什名谁,但为了人民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人民永远怀念您,无名烈士最伟大。”

  为无名烈士寻亲,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困难重重。“姓名、住址、生前所在部队等等都不知道,当时不知作了多少难!”张景宪说,2007年,他首先询问了本村和周边村庄当时的经历者们,但是都提供不出有价值的信息。后来他又多次走访了市档案局、党史办,甚至北京军事博物馆等单位,还是无果。

  一晃两年过去了,虽然没有进展,但是张景宪一直没有放弃。2009年,曾在牡丹区党史办工作的祝厚江为他提供了一些史料,张景宪了解到,当年这些无名烈士参加的战役为“菏考奔袭战”,是1947年12月28日晚,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由定陶一线向菏泽城奔袭,完成对敌包围后,发起攻城战斗,第23师67团在菏泽南关冲锋时,受到敌人密集火力压制,许多战士牺牲。

  有了这么一个精准的消息,张景宪万分激动,就像茫茫黑夜出现的一缕曙光,终于看到了一丝希望!

  找到了无名烈士生前部队,张景宪又打听到67团可能出自沂蒙山区。他先后几次乘车到了沂蒙山区寻找线索,最终却无功而返。张景宪又换了思路,是不是可以从如今还健在的老兵找起?于是他先后3次来到省荣军医院。“去了之后就在医院院子里等,见到老兵就和他们搭讪,希望能有67团的消息。”张景宪说,第3次去省荣军医院,得知医院3楼有一位叫赵忠泰的老兵是67团的,于是赶紧去找,谁知这位老人疗养结束回家了。无奈之下,张景宪从住院处要到了这位老兵的大体住址。

  回到家中略作准备,张景宪又风尘仆仆地踏上了到新泰市寻找赵忠泰老人的征程。“老人住在一个山村里,用了好几天才找到。”张景宪说,当时没有导航,没有具体地址,他在山中转悠了好几天才找到赵忠泰老人。据老人回忆,他确实曾参加了“菏考奔袭战”,但是当时受伤后就被抬了下来,一些细节已经忘记,也提供不了很有价值的信息。

  从失望到希望,又从希望到失望……几年来的奔波劳苦,并没有让张景宪退缩,反而把他的意志锻炼得越来越坚韧,“开始寻找时也没有那么执着的信念,因为当时觉得这件事情应该很容易。”张景宪说,“也曾想过放弃,但是想到自己在烈士墓旁的承诺,就坚持了下来!”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时间来到了2013年2月,张景宪的坚持终于有了回报,1975年参军的老兵刘浩然告诉他,他所在部队就是由第八纵队改编而来的,即后来的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6集团军”,军部在潍坊市。得到这个消息后,张景宪立刻写信向部队求证,并希望部队帮忙寻找军人花名册。

  2014年3月,张景宪应邀来到该部队军史馆。在这里,他终于看到了找寻多年的花名册,“当军史馆的负责人把花名册递到我手里的一刻,我忍不住流泪了,从2007年到2014年,前后8个年头啊,终于找到了这些烈士的姓名和住址!”张景宪说,“8年来,都记不清穿坏了多少双鞋,询问了多少人,行程超过10000里,接触过好几百人,这都是值得的!”136名烈士,其中86位有家庭详细地址。怀着激动的心情回到家中,张景宪开始打电话寻找烈士的家人,“70多年前的地址,如今已经物是人非,只能通过114查询。”张景宪说,“每天都通过114接线员询问,让他们帮忙寻找,每天都会拨打好多次电话,1个多星期后,终于传来了喜讯,找到了张文禄所在村的党支部书记。”烈士张文禄是山东省临朐县九区老庄子村人,该村党支部书记确认了张文禄烈士就是他们村的人。

  张文禄没有直系后人,联系上不到两天时间,他的两个侄子就赶到了张和庄社区。“看到我就跪下大哭,说了许多感谢的话。”张景宪说,他当时也哭了,多年的坚持终于有了回报,也很欣慰,“这几年张文禄的两个侄子每年都来祭奠,英雄终于不再孤单了!”

  打电话寻找不仅繁琐,效率还很低,张景宪又想到了写信。起初的信件,是他一字一句誊写,白天上班,晚上写信,在春节后和7月初这两段稍空闲的时间里完成。张景宪第一批寄出的86封信,基本上都被退回来了,理由大多是 “查无此人”“查无此地址”。张景宪并没有因此放弃,2016年,他又开始了新的尝试,在信封上备注上烈士们牺牲时的年龄,并注明:“牺牲于1947年12月菏泽战役,望邮递员同志再辛苦一下,帮烈士找到家。”张景宪一年邮寄两次信件从没间断过,“如果每年都寄,邮递员在看到第二次、第三次时,就能意识到,这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以后送信时就有可能帮忙打听。”

  

  2015年春节后,29岁的临沂市蒙阴县坦埠镇邮递员王德建收到了一封寄给蒙阴县坦埠镇朱下村公建厚烈士的信。他问了几次,看到地址不详,就按照邮政规定把信退回去了。一年后,2016年6月13日下午,王德建在分拣报纸、信件时,寄给公建厚烈士的信再次出现在他的眼前。与上一次不同,张景宪在信封上新加的那句话,引起了王德建的注意,他想要把信送到。

  王德建负责蒙阴县24个行政村的送件工作,但这其中并没有收件地址上的“朱下村”,倒是有个和它发音相同的“诸夏村”。诸夏村是个大社区,有近500余户的家庭2000多口人,再算上已故人员的信息数量更是庞大。王德建电话联系到派出所,给出的答案是查无此人。第二天,完成所有的投递任务后,王德建专程赶到诸夏村寻找烈士“公建厚”。他见人就问,但没有人认识“公建厚”。王德建又跑到坦埠镇其他几处有姓公的村庄去打听,仍是一无所获。2016年6月17日下午,王德建再次来到诸夏村,询问“公建厚”的消息。一位老人无意间提及,诸夏村龚家有建字辈,或许“公”和“龚”同音,姓氏登错了。第二天,王德建就去了诸夏村的龚家胡同,挨家询问,竟然找到了“公建厚”小时候的玩伴,83岁的龚敬宣老人。据他介绍,公建厚应叫龚建厚,王德建终于把信送到龚建厚侄子龚德营手里。

  隔着生死和近70年的时光,29岁的邮递员帮29岁的烈士找到了家。第一时间,王德建就告诉了张景宪。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张景宪很快赶到蒙阴县,见了龚德营家族的人。

  找到龚建厚烈士的家属,让张景宪看到了书信寻亲的希望。他把一份包括十多位烈士在内的名单交到王德建手上,希望他继续帮忙寻找。和龚建厚的情况差不多,张景宪提供给王德建的原籍地址很多经过行政区划沿革后,归属地已经变更,真正查找起来并不容易。

  “江苏六合县有一位邮递员非常重视我发出的信件。这个邮递员通过他的微信朋友圈,在他们全县形成了一种给烈士找家的热潮。最后确定王蔚华 (王殿华)烈士,就是他们六合县某一个村镇的人。”张景宪说,如今,全国各地有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为无名烈士找家的行动中,常德、济南、日照等地也都有了回应。

  “感觉到心血没有白费,得到了很多热心人的认可和帮助,对我也是一种极大的鞭策和鼓励!”张景宪说,“差不多每发出去一百封信,能被退回99封,这是最大的困难,也是最伤心的事。信寄出去了,寄出去的是希望,但回来的是失望,心里难免有些不舒服,但只要把信寄出去,就有一分希望在,不寄出去这封信,就一点儿希望也没有!”虽然过程困难重重,但不断有热心人士提供帮助,这让张景宪感到十分欣慰。

  

  2017年,张景宪的第910封信是写给滨州市阳信县烈士魏元吉的,让他吃惊的是,魏元吉还健在。3月18日,张景宪登门拜访,见到了95岁的魏元吉老人。

  原来,魏元吉在1947年解放菏泽的那场战役中受了重伤,被送去了后方战地医院接受治疗。由于他的名字不在当时的花名册中,在战后部队清点时被认定牺牲,成了“烈士”。

  当年清明节前夕,魏元吉在家人的陪伴下专程赶到菏泽,在埋葬战友的烈士陵园内,老人伸出双臂,悲声连绵,“老战友呀,找了几十年,今天才找到你们啊。多少年了,我的心愿实现了。你们好好地安息吧。”魏元吉老人说这话时,现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11年间,张景宪已经从陵园寄出上千封信,西到贵州,南下浙江、广东,北上山西,除了偶尔一些有价值的线索,收到更多的,仍然是退信。86名烈士中,目前能够完全得到确认的只有15位。

  今年清明节,烈士生前的部队代表、三位烈士的后人和一位烈士的战友都专程来到菏泽为烈士扫墓,这更增强了张景宪继续为无名烈士寻亲找家的信心。“我会义无反顾地坚持下去,为烈士找家,让英魂早归故里。”张景宪说,虽然帮无名烈士寻找家人,就像大海捞针,但只要有一线希望,他就会坚持做下去。

  张景宪付出的真情,就像把爱的甘霖洒在前行的道路上,留下的是感动,不图回报却收获了一颗颗感恩的心。

  记者 仝志华

  凡未与本网签订书面协议的网站,不得转载本网及菏泽日报、牡丹晚报所属各媒体电子及平面的稿件与图片,特此郑重声明。部分网站的侵权行为,如擅自转载、更改消息来源以及抄袭等,本网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其相关责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版权声明 | 网上订报 | 网上投稿 | 不良信息举报 | 招聘版主
中共菏泽市委外宣办 菏泽市政府新闻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SEO技术服务QQ:451652942
Copyright© 2004-2015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