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抓落实 碱地生金报乡亲 ——中国菏泽网
菏泽网首页 | 今日齐鲁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房产 | 汽车 | 娱乐 | 健康 | 专题 | 图片 | 论坛 | 县区 | 菏泽日报 | 牡丹晚报

不忘初心抓落实 碱地生金报乡亲

2019-06-20 10:05:58 来源:

  ——全国人大代表王银香眼中的乡村振兴

  开栏的话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多年来,全市各级人大代表为了菏泽的发展,积极建言献策,率先垂范,特别是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在人大代表中间开展“后来居上 代表先行”活动以来,各级人大代表踊跃参与,在全市各行各业的生产发展一线,立足岗位,竞相作为,辛勤劳作,无私奉献。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全面展现全市各级人大代表的风采,大力宣传战斗在各条战线上的人大代表所取得的优异成绩,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联合本报,推出“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后来居上 代表先行”栏目,敬请关注。

  从“解决温饱问题”到“赶着黄牛奔小康”,王银香领着大伙干,让大家有活干,日子一天天好起来;

  从“种出来的好牛奶”到“开拓免疫农业”,无心插柳,却走出一条土地到餐桌全程有机循环的产业链,进而继续发展免疫农业,引领行业潮流;

  从“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到“三生三区新蓝图”,王银香眼中未来的农村,必将是田园诗意风光好,让城里人也向往的家园。

  三十多年来,根植家乡这片沃土,全国人大代表、曹县磐石街道五里墩村党支部书记王银香不忘初心,把“带领村民一起致富”当成自己终生的事业,一步一个脚印,探索着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菏泽路径。

  曾经的五里墩村,是夏天水汪汪、冬天白茫茫的盐碱地,刚进村班子任职时,村民人均年收入不足200元,村集体欠债2万元。咋办?首先要解决村民的温饱问题。“干给村民看,带着村民干。”王银香带领村民修路架桥、挖沟建渠……

  思路决定出路。结合村里实际,王银香认为利用荒废窑坑发展砖瓦建材是一条出路,在废窑坑上,研制出沙土制砖的环保新技术,解决了吃饭问题。紧接着,王银香考虑创新发展思路,引导村民开展土地 “反租倒包”,进行集约化发展。1990年至1995年,在村民自愿参与下,五里墩村集约流转村民土地3000亩,并实行企业化管理和规模化经营。为了提升农业价值,王银香明确提出不施化肥农药,走生态农业的道路。

  为了改变五里墩土地盐碱化的现状,1997年,王银香带领村民和企业切入畜牧养殖业,通过农牧结合、有机循环的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无心插柳,却种出了一条从土地到餐桌全程有机循环的产业链,依靠奶牛养殖,消耗农业秸秆,再将养殖粪便加工成有机肥还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

  农牧深度融合、土地有机转换。如今,碱地变良田,形成了3000亩20年未施化肥的有机净土。在拥有良好土地资源的基础上,建设的智能化大棚全部采用有机方式种植,同时创建自己的蔬菜品牌,依靠智慧农业的发展逐步切入电商领域,打造出新时代的商贸渠道。

  产业发展过程中,五里墩村周边近万名农民转化为产业工人,月工资在3000元以上。农民职业角色和社会地位的转变,不仅解决了脱离土地后的剩余劳动力问题,更重要的是提升了自身的职业素质,能够更好地参与农业生产经营活动。

  “带领村民致富,最重要的是让人有活儿干。”王银香告诉记者,“从共同富裕到乡村振兴,我们更要在产业上谋发展,在有机共生经济模式基础上,开展三生三区布局,实现生产功能、生活功能和生态功能‘三生’统一,完成生活社区、产业园区、生态景区‘三区’结合,持续推进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让村民在乡村振兴进程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引领三农发展,致力乡村振兴。在有机农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王银香有了更高的发展目标,继续开拓免疫农业,依靠现有有机土地,培养免疫土地,通过药食同源植物种植,生产出优质的农产品和免疫饲料,再用来饲养健康的动物,提升后续产品质量。

  “实现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人才是关键。”王银香告诉记者。1990年,五里墩村出台措施,逐步实现小学的免费义务教育。后来,又出台教育深造鼓励政策,凡是五里墩村的村民子女或企业的优秀员工,考上硕士奖励5万元,考上博士奖励10万元,攻读博士后的奖励15万元。

  村里还兴建了新型现代生态幼儿园和高标准小学,让农村孩子也有机会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 记者 张 啸

  凡未与本网签订书面协议的网站,不得转载本网及菏泽日报、牡丹晚报所属各媒体电子及平面的稿件与图片,特此郑重声明。部分网站的侵权行为,如擅自转载、更改消息来源以及抄袭等,本网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其相关责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版权声明 | 网上订报 | 网上投稿 | 不良信息举报 | 招聘版主
中共菏泽市委外宣办 菏泽市政府新闻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SEO技术服务QQ:451652942
Copyright© 2004-2015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