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风暴”新时尚 ——中国菏泽网
菏泽网首页 | 今日齐鲁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房产 | 汽车 | 娱乐 | 健康 | 专题 | 图片 | 论坛 | 县区 | 菏泽日报 | 牡丹晚报

绿色“风暴”新时尚

2019-09-03 09:42:51 来源:

  绿色“风暴”新时尚

  单县积极探索农村垃圾分类新路径取得新成效

  垃圾分类,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牵着民生、连着文明。

  去年以来,垃圾分类如一场绿色“风暴”,席卷单县,由“赶鸭子上架”的新时尚成为了村民们的新习惯。对于这场绿色“风暴”,单县高老家乡张武楼行政村的村民们深有体会。

  如今,走进张武楼行政村,道路两侧难见生活垃圾,整个村子干净、整洁。村民李庆海说,之前,如何处理生活垃圾还是村干部的一项大难题。

  李庆海告诉记者,之前村里的生活垃圾还是统一倾倒在门口的垃圾桶内,由于存放了很多剩饭、菜叶等可沤垃圾,容易滋生蚊蝇,尤其到了夏天,村民们都很少外出乘凉。

  垃圾分类,势在必行。可是,垃圾分类如何实际操作,又该如何让每一位村民都遵守这项规则呢?

  “分类方法得让农民容易接受才行。”张武楼行政村会计郑和强说。

  农村垃圾基本分为可沤垃圾和不可沤垃圾。于是,村里为每户村民统一采购了5元钱的小塑料桶,用来盛放剩饭、菜叶、瓜皮等可沤垃圾,由保洁员上门收拾,集中运到村头肥料池发酵。不可沤的垃圾则放到大街上的绿色大垃圾桶里,统一运送到垃圾厂进行处理。这样,家家户户就从源头上实现可沤垃圾和不可沤垃圾的有效分类。

  郑和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可沤垃圾生成有机肥料后,村民们可以免费使用,每收集一吨可沤垃圾就可以减少每吨68元左右的垃圾处理费用,而可沤垃圾经过沤制可以变成有机肥料,减少每亩50元左右的肥料钱,这让许多村民都感到了实惠。

  除此之外,村子里的“生态钞票”更是激发了村民们做好垃圾分类的热情。

  “生态钞票”是张武楼行政村印制的一种生态虚拟货币。

  “根据安排,张武楼村承担了全县农村垃圾分类首个试点村的任务。推行这项工作时,县财政虽说出资配备了保洁员和垃圾桶,但是,让村民们改变习惯去主动实施垃圾分类却很难。”郑和强告诉记者。

  如何才能更好地调动村民的积极性?

  为此,村里研究成立了“生态银行”,根据村民垃圾分类质量和数量发放“生态钞票”,凭“生态钞票”可从“生态银行”中兑换生活用品。这样一来,大大激发了群众垃圾分类的参与热情。

  “村民们在生活中越来越注重垃圾分类,毕竟,做得好的可以领到‘生态钞票’。到时候,去‘生态银行’换取洗衣粉、洗洁精、牙刷、牙膏等生活用品,实在得很。”村民张翠英告诉记者。

  单县龙王庙镇刘土城村在实行垃圾分类的基础上又建立了“街长制”,由群众选出一批老党员、责任心强的村民作为“街长”,负责管理和监督街道卫生和沿街住户的垃圾分类,街道环境治理步入常态化、标准化、制度化。由此推而广之,实现了“五清理一规范”,即清庭院、清厅堂、清卧室、清厨房、清厕所和规范穿戴及生活方式,形成了居家清洁的良好生活习惯。

  村民们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村子的面貌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实践证明,垃圾分类有效解决了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问题,也降低了垃圾运输、处理成本,还改变了村民生活习惯,村民自我保洁意识普遍增强,村容村貌有了明显改观。这一做法成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途径,也为城乡环卫一体化趟出了一条新路子。”单县县委书记穆杰说。

  记者 胡德光 王富刚

  凡未与本网签订书面协议的网站,不得转载本网及菏泽日报、牡丹晚报所属各媒体电子及平面的稿件与图片,特此郑重声明。部分网站的侵权行为,如擅自转载、更改消息来源以及抄袭等,本网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其相关责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版权声明 | 网上订报 | 网上投稿 | 不良信息举报 | 招聘版主
中共菏泽市委外宣办 菏泽市政府新闻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SEO技术服务QQ:451652942
Copyright© 2004-2015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