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菏泽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代表发言摘要 ——中国菏泽网
菏泽网首页 | 今日齐鲁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房产 | 汽车 | 娱乐 | 健康 | 专题 | 图片 | 论坛 | 县区 | 菏泽日报 | 牡丹晚报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菏泽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代表发言摘要

2017-11-27 10:35:53 来源:

推动改革落地见效,最大限度分享改革红利

市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改革办副主任时圣恩

四年来,全市改革系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菏泽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打基础谋长远推动制度创新,立足解决突出问题破除顽瘴痼疾,立足增进群众获得感扩大改革受益面,推动了各项改革落地见效。

市、县(区)均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统筹谋划重要改革事项。领导小组下设8个专项小组和改革办,并把改革办作为常设机构,强化了改革的组织保障。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带头落实改革主体责任,先后23次对改革工作作出批示,对重点改革事项亲自督导推动,增强了改革落实的执行力。市委深改组坚持每月召开一次深改会议,已累计召开34次,审议改革文件99个,听取改革情况汇报50个。今年以来,市委改革办和8个专项小组对83项改革开展了专项督察,实现了改革方案督察全覆盖。

四年来,协调县区和市直部门推动了820项具体改革任务落地见效。“放管服”改革方面,全市新建、整合行政审批服务大厅12个,推广了“互联网+政务服务”,方便了基层群众办事创业。民主法制领域改革方面,地方立法工作取得积极成果,5部地方性法规颁布实施,4部进入立法程序;在全国率先实现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全覆盖,这一做法入选“2016全国创新社会治理优秀案例”,并被中央综治办推广。

在督促完成“规定动作”的同时,鼓励做好“自选动作”,在全市涌现出了一批在全国、全省有影响的改革典型。街道人大监督员制度走在全国前列;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制度改革在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作了发言;郓城县的“容错审批”制度改革、牡丹区实施的贫困人口大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单县的“群众线上点单、干部线下办理”的服务模式等,均创出了“菏泽经验”。四年累计上报省委改革办典型案例18个,其中4个被推荐到中央改革办。积极对接推进改革试点。争取国家级、省级改革试点48项,已完成11项,形成了一批可复制推广的试点成果。

党的十九大对今后五年和未来更长时期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新的战略部署,明年将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全面深化改革任重道远。市委改革办将以这次会议为新起点,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菏泽重要讲话精神紧密结合,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认识,主动担当作为,以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方法、专业精神全力推进各项改革。

省重点建设项目个数,我市居首位

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 康 兵

2013年以来,我们深刻领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菏泽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菏泽市情,立足发展改革职能,努力做好各项工作。

组建了市动能转换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发了20多万字的动能转换政策汇编,完成了动能转换工作方案和规划初稿。策划储备了1100余个项目,向省重大办提报了604个,列入省重大项目库个数位居前列。

我市49个项目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个数居全省首位。着力策划、筛选、推进了820个市重点项目建设。菏泽机场,鲁南、雄商高铁菏泽段,菏徐铁路,菏徐高铁等项目各有进展。大唐郓城电力项目被列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电力示范项目,已进入核准阶段。牡丹农业科技园区被确定为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四年来,争取的无偿资金居全省各市首位。今年1-3季度,共争取中央、省投资项目303个,获无偿资金39.5亿元,资金数额占全省的1/4,是2016年全年的2.5倍,创历年新高,直接拉动社会投资近千亿元。

编制了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实施方案,制定了28个村台和6个外迁社区总投资约124亿元的推进计划。目前已争取上级补助资金近8亿元,18个村台开工建设,2个试点村台近期竣工。

重点推进了20个重点集聚区、100个重点企业和350个重点项目建设,服务业增加值占比由2013年的33.2%提高到目前的38.4%。我市被国家发改委批复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市,并首次被省评为“服务业发展先进市”。

编制了《全面深化改革重要举措实施规划》;完成了全市党政机关公务用车改革;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做好审批权限下放和承接工作,在全市率先实现了“两集中”、“两到位”。

下一步,将促进新旧动能转换。超前布局智能制造、医养健康和新信息等未来产业,壮大发展绿色能源、文化旅游和现代农业等新兴产业,改造提升农副产品加工、石油化工和商贸物流等传统产业。积极实施供给侧改革、乡村振兴和创新驱动等战略。推动重点项目建设。突出抓好菏泽机场、鲁南雄商高铁、枣菏高速公路等重大项目建设,着力推进省市重点项目按计划实施。加快推进黄河滩区脱贫迁建、易地搬迁扶贫和光伏扶贫项目建设。 繁荣发展现代服务业,确保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的比重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牢记嘱托,提升全市农业发展水平

市农业局局长 房忠宪

全市农业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菏泽时做出的“农业这个优势不能丢,要继续巩固加强”和“要坚决扭住发展质量和效益,增强发展后劲”的重要指示,结合实际,发挥优势,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增强发展后劲,全市农业保持了稳步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粮食总产由2013年134.6亿斤,增长到2017年的154.7亿斤,实现连续十四年增产;粮食单产由409.3公斤增长到434.9公斤,小麦最高单产达到808.5公斤,跨入全国先进行列。全市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由2013年的1405家,增加到目前的1793家;主营业务收入由1933亿元,增加到目前的2350亿元;市级以上农业重点龙头企业,由342家发展到目前的400家;各类龙头企业带动生产基地超过600万亩,带动农户总数达到100多万户,增加了20多万户。

工商注册农民合作社由2013年的9857家,增加到目前的25000多家;注册家庭农场由244家,发展到目前的4359家;种植大户由339户,增加到目前的4069户;9县区全部建立了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大厅,全市有序流转土地面积,由2013年的104.4万亩增加到目前的241.9万亩,土地产出率不断提升。

全市农业标准化基地面积,由2013年的320万亩增加到目前的425万亩;获得“三品一标”认证的产品个数,由208个增加到目前的798个;省级以上“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由2013年的6个增加到目前的33个。

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从无到有,全市共规划在建农业产业园区98个,占地面积190多万亩,计划总投资310多亿元,其中综合园区20个,占地81万多亩;特色园区60个,占地90多万亩;专业园区18个,占地19万多亩。

下一步,将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意见,出台《菏泽市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意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到2020年完成所有村清产核资、成员资格认定、组建股份经济合作社或经济合作社的工作。健全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2018年,新增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0家,新增市级以上示范农民合作社20家以上,新增市级以上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0个以上。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建设,2018年完成三个县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个数100个以上。

打赢污染治理攻坚战,守护碧水蓝天

市环保局党组书记、局长 张善甲

2013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大气污染防治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重要民生工程来抓,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2013、2014、2015、2016四年间,我市PM2.5平均浓度总体改善36.43%,年均改善12.14%;蓝天白云天数总体增加130天,平均每年增加43天;重污染天数总体减少63天,平均每年减少21天。

今年截至11月20日,我市PM2.5浓度均值为67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0.67%;蓝天白云天数233天,同比增加20天;重污染天数16天,同比减少11天。同时,三条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

下一步,将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攻坚克难,全力打赢污染治理攻坚战。在大气污染治理上,巩固好已完成的4313家“散乱污”企业、7993台燃煤小锅炉的治理成果,防止死灰复燃;加强79个站点高架源、84台已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10蒸吨以上燃煤锅炉(机组)的管理,防止超标排污;深化对132家重点行业企业的VOCs治理,并确保治理效果;完善重污染天气应对措施;加快智慧环保监管平台建设,加快推进网格化监管工作,实现环境监管科学化、精细化;尽快建立市环境保护综合统筹协调机构,实现“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业务必须管环保、管生产经营必须管环保”的要求。

在水污染治理上,加大管网铺设力度,尽快补齐城市管网缺口,努力做到污水应收尽收;巩固好35个污水直排口、28处黑臭水体和禁养区内1597家畜禽养殖场治理成果,防止死灰复燃;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利用好25个监测站点和应急节制闸,分清各县区水质监管责任,充分发挥大气、水生态补偿杠杆作用,加大对县区及相关部门环保工作的考核奖惩力度和失职问责力度。

在搞好大气和水污染防治的同时,充分发挥环保部门的职能作用,严把项目审批关,当好经济社会发展的“扳道夫”,以环保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我市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突出特色,做大做强牡丹产业

市牡丹产业办化办公室主任 王志江

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菏泽视察,并现场考察了菏泽牡丹产业。4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菏泽时重要讲话精神,立足资源禀赋优势,以打造“特色支柱产业”为目标,全面推进牡丹产业化进程,取得了显著成绩。

2014年2月,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市牡丹产业化办公室,制定了一系列扶持牡丹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市财政先后投资1.5亿元,对500亩以上牡丹种植基地进行补贴,种植面积比2013年增加了30万亩。目前,全市牡丹种植面积达到48.6万亩,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在企业发展上,全市各类牡丹生产、加工、贸易企业达到120余家,其中,牡丹籽油及牡丹产品深加工企业10家,年牡丹籽油加工能力由1万吨增加到2.5万吨,主营业务收入由2013年3000万元增加到2.5亿元。全市牡丹科研机构达到19个,开发出牡丹系列产品240多个,培育出观赏牡丹新品种54个。我市牡丹产业也正逐步向生物医药、营养保健、高档化妆品等高端领域延伸,形成了从牡丹种植到牡丹深加工产业链条,走上了深层次、多领域综合开发利用之路。

“菏泽牡丹籽油”获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正在申报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原产地产品,牡丹产品遍及全国各个省份、大中城市和主要电商平台。牡丹出口加工贸易基地已竣工,牡丹籽油美国FDA注册和欧盟SGS国际食品标准认证已经完成;牡丹种苗出口量占全国的90%;牡丹籽油出口到德国、美国、韩国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我市“谷雨牌”牡丹籽油进入厦门金砖五国会议餐桌。今年预计实现牡丹产业总产值60亿元。

下一步,将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创新驱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产融合发展等新要求,坚持“稳定种植,深化研发,开发市场,领先发展”的思路,着力将牡丹产业打造成我市的特色支柱产业。力争到2022年,培育省级以上牡丹龙头企业10家,牡丹产品在生物医药、食品保健、高端日化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牡丹产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

  凡未与本网签订书面协议的网站,不得转载本网及菏泽日报、牡丹晚报所属各媒体电子及平面的稿件与图片,特此郑重声明。部分网站的侵权行为,如擅自转载、更改消息来源以及抄袭等,本网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其相关责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版权声明 | 网上订报 | 网上投稿 | 不良信息举报 | 招聘版主
中共菏泽市委外宣办 菏泽市政府新闻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SEO技术服务QQ:451652942
Copyright© 2004-2015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