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 “五朵金花”的舞台梦 ——中国菏泽网
菏泽网首页 | 今日齐鲁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房产 | 汽车 | 娱乐 | 健康 | 专题 | 图片 | 论坛 | 县区 | 菏泽日报 | 牡丹晚报

走基层: “五朵金花”的舞台梦

2018-01-29 09:28:48 来源:

1月20日上午,寒风侵肌,浓雾凝重。定陶区仿山镇孙集村文化大院里,却是竹板响连天、说唱声荡漾。“俺老汉,走向前,先给诸位拜个年,鸡年吉祥硕果丰,十九大春风暖隆冬 …… ”走近一看,五六个老太婆正在排练定陶春晚节目。见记者到来,围观的村民也都嘻嘻哈哈逗笑起来,“看看俺村的‘五朵金花’ 演唱的咋样,脸上的胡子都是棉花粘嘞……”

说起孙集村“五朵金花”的故事,仿山镇500多名文化骨干队员们不会忘记镇文化站长李怀鹏,是他一手组建了镇文化站,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精,一步一步把群众文化搞活、搞火,搞出家乡味,让土里掉渣的百姓节目走上菏泽大舞台,把农村文化进城的经验推到省城交流会。

“五朵金花”是孙集村文艺队伍里的5名老年队员,年龄大的76岁,年龄小的也已近花甲之年,所以他们所在的文艺队名叫着“婆婆妈妈说唱团”。她们没有功底,没有文化,没有道具,没有老师,靠得是一股对文艺激流跌宕的情怀和锲而不舍追求。

今年76岁的许瑞平,是一名退休教师,同时也是孙集村秧歌队的“擎旗人”。“2000年的正月里,俺到附近村走亲戚,看到那村有个秧歌队,很是热闹,一到家俺就下决心把村里的秧歌队组建起来了。”许瑞平回忆说。

不到一年,徐瑞平又把原来参加过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的秦西莲和秦广云拉进了秧歌队,这可把秦西莲和秦广云高兴坏了。“俺俩婆家一个村,娘家也在一个村,年轻时都参加文艺宣传队,到现在还非常喜欢文化娱乐,平时没事聚在一起,不是唱唱沙家浜,就是聊聊白毛女,好过个嘴瘾。”69岁的秦广莲高兴地告诉记者,嫁到孙集村以后就没再跳过舞,多亏组建了秧歌队,让她们能够和大伙一起唱戏、跳舞。

于是,秧歌队、广场舞、表演唱、琴书、快板渐渐走进孙集村村民的生活里,村头村尾时常飘荡出悦耳说唱声。

今年56岁的朱贵真是孙集村的计生专职副主任,也是“五朵金花”中最年轻的一员。虽然她没有什么文化,但是对广场舞、表演唱、打快板特别痴爱,每当镇文化站长李怀鹏安排新节目,她都是争着要参加,自己不识字,她就让女儿一句句讲给她听,然后她在家一句句的练。“俺不识字,就得多下功夫,早晨6点多钟俺就跑到村头河沿边开始练习,在家俺擀着面条还得练着快板嘞。”朱贵真说着笑着。

“原来没有机会上台表演,现在终于能登上舞台了。”吴瑞银虽是最后加入“婆婆妈妈”说唱团的,确是最用功的。“几日不见,前些天动作还生疏的吴瑞银,现在就已经熟练地掌握了,为了能够尽快熟悉掌握节奏,背后她确实没少吃了苦头。”镇文化站辅导员邵长运介绍说。

如今,说起“婆婆妈妈”说唱团,在定陶区文化界没有不熟悉的。近年来,曾先后走上不同档次大舞台,演出过《六绣仿山美如画》、《活宝》、《情洒扶贫路》、《扶贫花儿红满天》等优秀节目,深受干部群众喜爱。

采访结束时,当记者问五位老人有什么梦想和追求时,“五朵金花”们个个抿嘴偷笑,略带羞涩地说:“俺们就是觉得辛辛苦苦在农村劳动一辈子,拉扯大一群孩子,如今就想过把戏曲瘾,能走上更大的文艺舞台,圆自己的人生舞台梦就满足啦。”

  凡未与本网签订书面协议的网站,不得转载本网及菏泽日报、牡丹晚报所属各媒体电子及平面的稿件与图片,特此郑重声明。部分网站的侵权行为,如擅自转载、更改消息来源以及抄袭等,本网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其相关责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版权声明 | 网上订报 | 网上投稿 | 不良信息举报 | 招聘版主
中共菏泽市委外宣办 菏泽市政府新闻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SEO技术服务QQ:451652942
Copyright© 2004-2015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