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定贫困村“蝶变”省级美丽乡村 ——鄄城县旧城镇葵堌堆村发展侧记 ——中国菏泽网
菏泽网首页 | 今日齐鲁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房产 | 汽车 | 娱乐 | 健康 | 专题 | 图片 | 论坛 | 县区 | 菏泽日报 | 牡丹晚报

省定贫困村“蝶变”省级美丽乡村 ——鄄城县旧城镇葵堌堆村发展侧记

2018-03-29 14:24:12 来源:

编者按:

   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

   鄄城县旧城镇葵堌堆村原来是一个无经营收入、无集体资产、无集体土地的“三无村”,是省定贫困村,而如今的葵堌堆村,村内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村风村貌有了较大改观,村民人均收入达到1.1万元,实现了脱贫致富,2017年12月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振兴“葵丘模式”。近日,记者来到葵堌堆村,具体感受变化的神奇,探究“蝶变”的根源。

   从省定贫困村到省级美丽乡村,这一脱胎换骨的神奇“蝶变”,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走进鄄城县旧城镇葵堌堆村,一排排整齐的房屋映入眼帘,村民们安居乐业,呈现出一派文明祥和的新气象。

   葵堌堆村毗邻黄河大堤,全村共有420户,1592人,原来是一个无经营收入、无集体资产、无集体土地的“三无村”,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村里没有一寸柏油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难行,没有一条水渠,守着黄河却浇不上水。2014年精准识别贫困户111户、293人,是省定贫困村。而如今的葵堌堆村,村内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村风村貌有了较大改观,村民人均收入达到1.1万元,一举摘掉贫困帽子,2017年12月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振兴“葵丘模式”。

  建班子装上新引擎

   选齐配强村班子这个“关键少数”,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2014年省委安排省人社厅徐鹏作为“第一书记”到村帮扶,镇上也通过反复酝酿、认真考核,将该村常年在外做生意、享有较高威信的卢景生培养成村主任。由“第一书记”、镇包村干部和村“两委”组建的班子迅速进入角色,积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综合考虑地域优势、特色亮点等因素,提出“像经营企业一样经营村子”的工作思路,打造以城市近郊生态休闲旅游为主的田园式生态乡村。

   葵堌堆村有很多零星地、村头荒、多年不长的杂树林。户景生和群众商议,决定对长期闲置、杂草丛生的闲散土地进行平整利用,清理农村三堆,砍掉经济效益较低的杨树林,推平坑洼林地、村头荒,达到复耕条件后统一流转。每亩租金500元,谁的土地谁受益,全村共整理土地300亩,出租用于光伏建设、果树种植,增加了个人和集体收入。2017年,加上光伏发电的2万元收益,村集体收入达到7.9万元,全部用于村内公共事业建设。

  强基础旧貌换新颜

   卢景生上任后,便召开了全村群众大会,就全村的发展规划征求大伙的意见。最后,群众反映最多的就是行路难。修路,成了葵堌堆村乡亲们最大的期盼。2015年初,卢景生结合省派“第一书记”,争取省市资金70多万元,修通了村内两横三纵主要道路9.5公里。并抓住全市农村“户户通”硬化工作的机遇,一举实现了“进村柏油路、街巷全硬化”,了却了群众几十年的夙愿。三年来,全村整治河渠9000米,打井23眼,修桥56座,改造农电8100米;新建文化广场900平方米、扶贫车间700平方米;新建了幼儿园、养老幸福院、党员活动中心……

   目前,全村已实现了“晴天不起土、雨天不踩泥,晚上不摸黑、垃圾有人扫,四德有榜样、学习有讲堂,活动有广场、安全有天网”的“三不五有”目标。村里的面貌改善了,村民的精气神也提振起来了。

  兴产业启动新发展

  美丽乡村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有产业作为支撑,葵堌堆村不仅“面子美”,也有“里子实”。葵崮堆村是春秋时期齐桓公在此大会诸侯的地方,给该村留下葵丘会盟遗址,葵堌堆遗址被列为山东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卢景生利用省级扶贫专项资金,在全村实施乡村旅游工程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铺设游客步道,修建入村牌坊、会盟广场、美化外墙立面、旅游厕所等,打造乡村旅游示范点。目前,该村已被列为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和全省100个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村之一(国家级)。村里环境的巨大变化吸引了近20名在外经商人员的自发返乡创业,投入近700万元承包土地845亩。

   发展生态农业,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的方式,流转土地1100余亩,打造了6个旅游庄园,种植苹果、桃等九大类15万余株果树,注册了“葵丘”为商标的农产品品牌,建设多功能展厅450平方米,温室大棚10万平方米,蔬菜大棚19个,成为鄄城县规模最大的果木采摘生产基地。

   通讯员 傅成银 记者 焦同帅

  凡未与本网签订书面协议的网站,不得转载本网及菏泽日报、牡丹晚报所属各媒体电子及平面的稿件与图片,特此郑重声明。部分网站的侵权行为,如擅自转载、更改消息来源以及抄袭等,本网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其相关责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版权声明 | 网上订报 | 网上投稿 | 不良信息举报 | 招聘版主
中共菏泽市委外宣办 菏泽市政府新闻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SEO技术服务QQ:451652942
Copyright© 2004-2015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