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掉“穷帽子”拔去“穷根子” ——牡丹区李村镇脱贫攻坚小记 ——中国菏泽网
菏泽网首页 | 今日齐鲁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房产 | 汽车 | 娱乐 | 健康 | 专题 | 图片 | 论坛 | 县区 | 菏泽日报 | 牡丹晚报

甩掉“穷帽子”拔去“穷根子” ——牡丹区李村镇脱贫攻坚小记

2019-07-30 15:31:14 来源:
 “这片园区南边以种植热带水果为主,集观光旅游采摘于一体,北边以种植北方蔬果为主。园区为群众提供大棚、种苗、技术、销售等服务,村民们只负责管理就可增加收入。”7月23日,记者在牡丹区李村镇走访时,该镇百果香果蔬采摘园负责人赵俊伟向记者细数着变化:“现在村里垃圾少了,道路平了,新房建了,游人也多了。”
   去年以来,李村镇通过规划实施了“一镇三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生态农业等扶贫项目,帮助贫困群众甩掉“穷帽子”,拔去“穷根子”。
  
  产业扶贫加快脱贫步伐
   “我在蔬果种植园区内负责管理两座蔬果大棚,除了每月的固定工资以外,如果蔬果的产量高还有提成可以拿。”李村镇朱庄行政村村民朱素霞告诉记者,她和村里大多数的留守妇女一样,以前除了忙地里的农活就是照顾老人孩子,现在她不仅在扶贫大棚里找到了工作,还学到了种植技术。
   在李村镇,像朱素霞这样的农户占有很大比例。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李村镇高标准建设了朱庄村扶贫基地,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模式,帮助该村培育了50户农民致富带头人,让20余家贫困户有了稳定的收入。为让更多贫困户实现就业脱贫,李村镇引导劳动密集型企业到该镇安家,积极鼓励具备创业条件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通过建设扶贫就业车间,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
   截至目前,全镇的生态观光、木材加工、户外家具、特色种养殖等扶贫项目齐头并进。该镇已发展各类特色种植大棚160多处,300多名贫困户通过参与生态观光农业走上了致富路。
  
  滩区群众住上了“安居房”
   “我家离黄河最近,祖祖辈辈都在黄河边上住,一发大水我们都害怕。如今,政府给我们盖好了新房子,我们感谢政府、感谢共产党。”66岁的村民陈培静话语里洋溢着幸福。在他两层小楼的家中,火红的灯笼高高挂起,彩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电一应俱全。
   李村镇郝寨村是牡丹区唯一的黄河滩区村庄,是省扶贫工作重点村。由于黄河改道,村庄距离黄河主河道最近处50米左右,村民盼望着搬出黄河滩,安居新家园。
   李村镇党委书记贾欣国介绍,滩区新村建设是牡丹区的重点民生工程之一,总投资近6000万元,建设224套新房,建筑面积3.6万余平方米。截至目前,15栋楼主体已全部完成,新村内道路建设、自来水入户、天然气安装、绿化亮化施工、外墙涂料粉刷、雨水污水管网铺设、通往大堤桥梁建设等工程已全部完工。
  
  特色旅游助推乡村振兴
   “我在这附近卖点小吃,一天能收入200多元……”当日,在李村镇紫菏香草园,正在售卖小吃的刘口村村民王桂莲开心地说。
   紫菏香草园是江北面积最大的香草园,旺季时节日均接待游客5万人次左右,吸引周边四五十位农民在此务工。该镇以紫菏香草生态园为龙头,辐射带动周边村庄发展以薰衣草为主的香草种植基地,目前已达千余亩,花开时节,一片片紫色浪漫的花海让人留恋忘返。
   不仅如此,李村镇依托得天独厚的黄河旅游资源,重点打造黄河文化游览区。刘庄险工、贾庄险工、刘庄引黄闸等黄河工程建筑傍河而建,甚是壮观。百亩垂钓园、千亩芦苇帐、万亩丰产林等景点诗情画意,美不胜收。
  记者 李若生 
  凡未与本网签订书面协议的网站,不得转载本网及菏泽日报、牡丹晚报所属各媒体电子及平面的稿件与图片,特此郑重声明。部分网站的侵权行为,如擅自转载、更改消息来源以及抄袭等,本网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其相关责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版权声明 | 网上订报 | 网上投稿 | 不良信息举报 | 招聘版主
中共菏泽市委外宣办 菏泽市政府新闻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SEO技术服务QQ:451652942
Copyright© 2004-2015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