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得东风好扬帆 扎实推进产业扶贫工作 ——中国菏泽网
菏泽网首页 | 今日齐鲁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房产 | 汽车 | 娱乐 | 健康 | 专题 | 图片 | 论坛 | 县区 | 菏泽日报 | 牡丹晚报

借得东风好扬帆 扎实推进产业扶贫工作

2020-04-02 09:20:42 来源: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鄄城县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核心,依托现有产业,选准突破口,重点发展种植、加工、龙头企业、乡村旅游、电商等产业,充分发挥扶贫资金的最大效益,形成了“乡镇有产业、村里有项目、户户有门路”的脱贫路径,带动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为打好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菜篮子”为贫困户增收助力

每天,在鄄城县古泉街道常庄村农业示范园里,经营者范照虎带领工人,给蔬菜浇水、施肥,出售蔬菜,忙得不可开交。2017年范照虎精心经营管理常庄生态农业示范园,建成后的大棚用于种植草莓,不仅个人收益良好,而且带动周边贫困户20余人务工。近年来,鄄城县根据不同乡镇的资源差别,采取不同的扶贫措施,根据不同区域的产业传统,实行不同的产业扶贫,让扶贫项目和资金向真正需要扶持的重点倾斜。2018年,在充分征求项目村贫困户和广大群众意见后,鄄城县郑营镇确定在韩屯村和鲁王仓村建设20个对卷帘温室大棚,每个村建设10个。在项目确定之后为充分发挥产业扶贫的优势,让扶贫从“输血”转变到“造血”,让扶贫资金更多地带动贫困户就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鄄城县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方式,把更多的贫困群众纳入产业化经营链条,覆盖全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群众,让更多贫困群众通过产业发展实现脱贫。

“扶贫车间”实现家门口就业

早上8点,孙想格准时来到鄄城县箕山镇箕山村扶贫车间编织藤椅,几根长长的塑料藤条在指尖不断“跳跃”,一把精美的藤椅慢慢成型。靠着藤编的手艺,孙想格每月能收入2000多元,2018年底彻底摆脱贫困。近年来,箕山镇以藤编加工作为乡村产业振兴的切入点,全方位打造藤编加工特色小镇,藤编这项“指尖上的艺术”真正变成了经济发展、群众增收的致富产业。

近年来,鄄城县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一直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扶贫方式。在贫困人口调查中,发现有65%左右的贫困人口不仅具备一定的劳动能力,而且有着比较强烈的就业愿望,但因为文化程度低、超过法定劳动年龄、身体病残、需要照顾老人孩子等原因,不能或不宜外出打工,存在就业难问题。同时,鄄城县的发制品、户外家具、服装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普遍存在用工难问题。为解决群众“就业难”和企业“用工难”问题,鄄城县依托企业外协加工点,利用村小学旧址、原村级活动场所和闲置民宅,在村里设置就业扶贫点,使贫困群众就近就地就业,把“双难”变成了“双赢”,扶贫效果非常显著。经过反复论证,鄄城县决定以村村建设扶贫车间的方式在全县推开。

王常元是鄄城县大埝镇冀庄村人,是村里的贫困户。王常元幼时因患脊髓灰质炎而引起小儿麻痹症,致使右腿萎缩,落下终身残疾。2016年,王常元得知家乡鼓励有志青年返乡创业,并提供很多优惠政策时,已当领班的他毅然辞去工作,决定返乡创业。返乡后,政府帮他办理了10万元无息创业贷款,购置了20台缝纫机械,租用村里的扶贫车间,开办了鄄城县源丰制衣有限公司,并带领贫困户、残疾人增收致富。目前,全县扶贫车间429个,带动群众就业1.7万人,其中贫困人口3000余人。

“龙头企业”助力脱贫攻坚

在鄄城县大埝镇益客集团一期养殖基地,16个棚舍排列井然有序,尽管天气变暖,但是这里几乎闻不到传统养殖场的腥臭味,养殖场内一只只肉鸭,如同公司的发展,正在“跳跃式”成长着。

据鄄城县益客集团宣传负责人介绍,产业园一期投资5亿元,2018年当年建设、当年投产,2019年年初实现了16个棚舍正常运转。日屠宰量近10万只。平时的清理鸭棚、消毒、上鸭苗等这些零散活,也都承包给当地村民,每个月每个棚都用工5、6次,最多时用工人数高达100多人,其中有很多贫困户,人均月收入1000元左右。2018年以来,鄄城县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江苏益客集团入驻鄄城,重点发展肉鸭养殖,以大埝镇肉鸭养殖基地为基础,在全县各乡镇推开,将全县更多的贫困群众纳入产业链条。

赵秋丽 陈新振

  凡未与本网签订书面协议的网站,不得转载本网及菏泽日报、牡丹晚报所属各媒体电子及平面的稿件与图片,特此郑重声明。部分网站的侵权行为,如擅自转载、更改消息来源以及抄袭等,本网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其相关责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版权声明 | 网上订报 | 网上投稿 | 不良信息举报 | 招聘版主
中共菏泽市委外宣办 菏泽市政府新闻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SEO技术服务QQ:451652942
Copyright© 2004-2015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