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中国菏泽网  >  干部在基层 心中有百姓  > 正文

找准贫困“症结” 开好致富“良方”
——记省审计厅派驻牡丹区小留镇邢楼村“第一书记”贝翔

作者: 李若生 来源: 菏泽日报 发表时间: 2020-06-16 17:18

找准贫困“症结” 开好致富“良方”




“您看看这果树长得多么喜人,真是谢谢贝书记了。”6月2日,望着大田里长势喜人的梨树,牡丹区小留镇邢楼村村民李爱梅脸上写满了幸福。李爱梅要感谢的“贝书记”,是省审计厅派驻牡丹区小留镇邢楼村的 “第一书记”贝翔。

邢楼村是省级重点贫困村,多年来都是以小麦、玉米等传统农作物种植为主。去年4月底,贝翔驻村后着力发展特色种养产业,成立了果树种植合作社和菏牧畜牧合作社,带领当地村民趟出了一条产业扶贫的新路子。

“现在俺家地里套种了两样作物,梨树和蜜薯,以前一亩地一年只能收入1000多元,现在一亩地多收两三千元。”李爱梅说,两年前的邢楼村还没有集体经济,是个“空壳村”。

贝翔意识到,只有发展产业,才能带动全村贫困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邢楼村的周边没有工业污染,土壤适合种植果树。”贝翔说,考虑到邢楼村有种植瓜果的基础,他多方筹备,在邢楼村组织成立了果树种植合作社,采取公司托管和村集体管理两种模式进行果树管理。目前,邢楼村已种植了600亩的樱桃、苹果、梨、桃等果树,改变了村内种植结构单一、经济效益差的状况。

邢楼村的变化不仅让村民鼓起了钱包,还体现在村容村貌的改变上。“贝书记为村里新修硬化了7公里的道路,解决了百姓出行难,还建设武术文化传承馆和红色军旅文化陈列馆,为村里配备计算机、打印机。”邢楼村党支部书记邢李涛称赞道。

“村容的提升改变,大家的精神风貌也发生了变化,脱贫致富的信心更足了。”贝翔说,为推动乡村振兴,激励村内党员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当先锋、作表率,注重从40周岁以下农村致富带头人、退役军人等优秀人员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党员,2019年邢楼村共培养入党积极分子 5名、2名预备党员转正,党员队伍结构不断改善。

在贝翔带领下,邢楼村已建成了以红色文化和国防教育为主题的“神鹰军旅文化产业园”,年计划培训学员20万人次,为发展乡村旅游打下坚实基础;村党支部领办成立的菏牧畜牧合作社,结合扶贫产业资金+村民资金将建成1200只肉兔养殖项目,探索打造可复制的农村特色产业……去年,邢楼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明显,达到13.43万元,被山东省认定为全省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

如今,昔日“薄弱涣散”的邢楼村正转身变为一个“生产美、生态美、生活美”的美丽乡村。 记者 李若生 


责任编辑:
李立
分享到:
中共菏泽市委网信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新闻刊登批准文号:鲁新闻办[2004]20号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17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09012531号 | 鲁公网安备 37172902372011号
Copyright© 2004-2012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