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中国菏泽网  >  抗战胜利75周年  > 正文

一文解析“广电总局纪念抗战胜利75周年播出参考剧目”

作者: 来源: 传媒内参 发表时间: 2020-07-21 15:50

传媒内参导读:抗战剧精品与声量减少成为常态,这不得不让人反思。传媒内参从广电总局近日发布的一份“纪念抗战胜利75周年播出参考剧目”入手分析,新时期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抗战剧?


来源:传媒内参-传媒独家

文/王涵

一说起抗战剧,会有两种极端的评论出现:一是认为此类作品以爱国为背景,应该多加弘扬,而另一种声音则表示现在的抗战剧各种不切实际、天雷滚滚的“神剧”桥段看得都尴尬。本质上,这两种不同声音的出现都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当下的影视市场急需优质抗战剧。

对于上述问题,广电总局在2013年就开始对“抗战剧”进行清洗,不仅抗日传奇剧、戏说历史题材、雷人历史剧禁止播出,此类题材剧的播出数量也被调控。虽然现在市面上基本不见“抗日神剧”,但部分作品依旧未能真正链接到广大观众的爱国情,经典作品依旧屈指可数。

受众广泛的抗战剧本应是国内影视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精品越来越少,声量也越来越小成为常态,说得上名号的依旧是《雪豹》《亮剑》《我的团长我的团》等,这不得不让人反思新时期的抗战剧如何出精品,又该如何吸引愈加年轻化的受众群体。对此,我们可以先从近日广电总局发布的一份“纪念抗战胜利75周年播出参考剧目”入手分析背后原因。


卫视平台与头部影视主控

但精品断层早已显露

在“关于做好纪念抗战胜利75周年电视剧播出安排的通知”中显示,广电总局从新创作和已播出抗战题材电视剧中精选出24部剧目,作为各级电视台播出参考。首先梳理一下这24部剧集的主要特点。

题材故事: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人物传记型、单一时期讲述型以及小人物成长型。在人物传记型方面,例如以彭德怀生平经历为主要内容的《彭德怀元帅》,以有着抗战“佘老太君”之称的英雄母亲邓玉芬(范志博饰)为原型的《天下娘亲》,讲述革命军人李云龙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历史时期的《亮剑》等;在单一时期讲述型中,有讲述中国共产党成长发展的《延安颂》,讲述八路军一二九师八年抗战历程的《太行之脊》等;在小人物成长型的作品中,包括讲述一群知识青年为保家卫国毅然投身革命洪流的《巨浪》,讲述卫大河在抗战期间逐渐成长为优秀共产党员的《河山》,讲述陈山与张离为代表的红色特工谍战故事的《谍战深海之惊蛰》等。

制作机构:卫视平台与头部影视机构为主导。由于抗战剧具有一定的题材特殊性和创作难度,因此在审核把关方面具有优势的卫视平台与具有创作经验的头部影视机构涉足较深,并形成较为稳定的合作。例如《太行之脊》的版权单位为中视线国际,主要出品机构为广东广播电视台;《战长沙》版权单位为山东影视传媒,主要出品机构为中央电视台等。此外,相关政府部门也有较多参与,例如八一电影制片厂、吕梁市委、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总后勤电视艺术中心等。

播出情况:未播新作品仅为两部,精品断层已明显出现。通过汇总剧目信息发现除了两部未播新作品之外,2015年至2019年播出作品数量为13部,2010年至2014年播出作品数量为3部,剩余6部作品为2010年之前播出。由此可见,新时代的抗战剧不论在创作还是在数量上,整体水平不断降低,新题材、新视角、新立意、新手法的抗战作品不仅亟待创作,也成为创作者以及整个行业面临的重大挑战。


直面历史的影视改编成为共识

影视“潜规则”行不通

一直以来,抗战题材剧被公认为创作难度系数较大的类型剧之一。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故事位于特定的历史背景,对历史呈现要求较高;二是平衡戏说与历史,在突出重大主题的同时也要做到人性的真实演绎;三是战争场面较多,制作细节需要格外把控。

从电视剧发展规律看,在“抗战神剧”退出荧屏舞台后,正确讲述抗日历史、在常识之中改编故事的作品成为主流,但难免会产生主题说教、刻板严肃的表达方式,而与愈加年轻的受众群体不断脱离。因此,此类题材作品想争取这部分主流观众的注意,要在怀有敬畏之心的影视改编的基本共识上,还应在以下三方面下功夫:

内容取材:首先要熟悉历史,在做好案头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实地采风调研,才能确定大致的作品背景与主题。其次,在详解历史阶段、搭建好故事框架后,还需在制作细节上进行翔实考据,例如战争情况、军队番号与编制、各种武器装备与服装等,严格遵照历史事实。

故事设置:将宏大主题融合于情感表达、人性刻画之上,从不同侧面展现人物形象与故事发展,切忌以“奇”取胜,失去原本风格,变为披着抗战剧外衣的“玄幻”剧。虽然市场环境影响下“抗战神剧”在“越骂越火”的恶性循环中获得较高的收视率,但一时的热度扰乱的却是整个行业发展,创作者和创作机构也终究未能在市场中留存下来。

电视剧《战长沙》

人物塑造:在内容取材、故事设置确定框架后,人物塑造与演绎则成为精品抗战剧的主要分水岭。警惕出现正面人物永远高大全,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反面人物永远不堪一击的现象,从而陷入缺乏真实感、不接地气、假大空、偶像化等境地,因此,立体感和现实感的人物刻画成为引领观众进入故事的“利器”。在人物演绎上,抗战剧严肃的思想内核与实力过硬的演技派发生碰撞后,则会激发起广大观众强烈的爱国情怀,从而得到良好的市场反馈。

国产剧一直不缺抗战类的主旋律题材,只是这些作品的“宣传诉求”和“商业诉求”在本质上就难以两全,电视剧行业“流量>剧情>演技”的潜规则在抗战剧这一领域不断验证后也是失效的。因此,在呈现那些令人感动的片段与人物时,应在制作、故事、人物等方面做到平衡,兼顾人性进行多维度挖掘、优良的制作水准,从而呈现一个好看的故事,满足受众日益升级的观剧口味,吸引更多受众。


责任编辑:
荆彦茹
分享到:
中共菏泽市委网信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新闻刊登批准文号:鲁新闻办[2004]20号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17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09012531号 | 鲁公网安备 37172902372011号
Copyright© 2004-2012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