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中国菏泽网  >  抗战胜利75周年  > 正文

抗日模范村:英雄的吕沟,血染的风采

作者: 姜培军 来源: 菏泽日报 发表时间: 2020-08-26 10:09

抗战时期,定陶张湾镇吕沟村是远近闻名的抗日模范村。

75年过去了,这里还留存着部分寨墙、寨壕等遗址和“抗日模范村纪念碑”。

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些抗战亲历者多数去世。为铭记抗战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近年来,吕沟村建设了村史馆,新建了纪念碑亭,制订了红色旅游及开发建设规划,正在和全国人民一道奋力谱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篇章。

抗日先行者“七吕团”

一条大道贯穿东西,搭配一南一北两个水塘,形成一个天然的“吕”字,这里便是蜚声遐迩的抗日模范村——定陶张湾镇吕沟村。

“这里是东寨门旧址,旁边的小水沟便是寨壕,1941年,日本侵略者就是从这里攻打吕沟的。”8月15日,75岁的退休职工吕贞华说。

8月15日,这是一个值得中国人铭记的日子,75年前的今天,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我们特意选择这一天到访抗日模范村。

吕贞华出身于一个红色家庭,祖父吕西才在抗战时期是吕沟村村长,父亲吕明进是原冀鲁豫边区三分区副司令员张耀汉的通讯员。吕贞华在抗战胜利40周年时,曾根据抗日亲历者的讲述,整理过一本数万字的回忆录。

历经70余年雨打风吹,当年的吕沟寨门已经不留一丝痕迹,原本高大宽厚的寨墙成了一座小土岗,寨墙外的寨壕变成了一条长满芦苇和野草的小水沟。

时间上溯到600年前的明朝永乐年间,吕氏祖先迁居于此,因这里沟壑纵横而取名吕沟。经历代繁衍生息,至抗战时期,吕沟已经发展成一个拥有3000余名人口的大村子。

吕沟的抗日历史,要从“七吕团”说起。

“听我祖父说,吕沟的抗日武装是‘七吕团’带起来的。”吕贞华回忆道,“七吕团”是吕沟最早的一个抗日小队,8名成员7人姓吕,因此被称为“七吕团”。早在1938年,吕沟村的吕克明、吕贞志就在东明县参加了八路军。

“当时的寨墙近两丈高,寨墙上的垛子有一米多高,上面挖有枪眼,寨墙很宽,上面能跑太平车。”86岁的吕沟小学老校长吕建道介绍。“我小时候整天在寨墙上玩,在我的记忆中,寨壕有10多米宽。”吕贞华回忆。

寨墙高筑,寨壕环绕,寨门厚实且裹有铁页子,这样的吕沟村犹如一座坚固的城池,易守难攻。吕沟当时共有东、南、西、北四座大门,每座门上配有6门土炮、10余条步枪。正是拥有这样的抗争条件,吕沟很快成为附近的抗日堡垒。因此,吕克明、吕贞志根据上级指示,于1939年回到吕沟村,向村民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

吕贞华说,村民的思想工作很快被做通,第一个抗日小队很快成立。一个多月,抗日小队成员就发展到了28人。之后,这个抗日小队通过“向有枪的财主借,动员群众献,筹钱外出买,从伪军手里夺”等方式,在几个月时间里就配备了枪支、手榴弹等武器装备。

为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吕沟村1939年10月成立党小组后,便在当地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展抗粮抗款等抗日斗争。原冀鲁豫边区三分区副司令员张耀汉经常带领部队深入到吕沟村,发动群众,发展党员,联合大刀会等群众性组织抗击日伪军,把吕沟村的抗日斗争搞得红红火火。

“日本侵略者大扫荡的时候,张耀汉带着一个营隐藏在吕沟,他躲在我家附近的牛屋里,枪支藏在槽池子里。”吕贞华介绍。吕沟村抗日武装日益壮大,使驻守在菏泽的日本宪兵队司令官小松又气又怕,多次命令驻守在河南王的日伪军到吕沟村讨伐,可由于吕沟村抗日军民严防死守,鬼子一直没有占到多大便宜。

血染吕沟,124人参军抗战

采访当天,恰逢吕沟大集,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来到吕沟村委会。

附近,一座碑亭格外醒目,亭下是一尊硕大的石碑,上书“抗日模范村纪念碑”,石碑外罩玻璃罩。据了解,“抗日模范村”这一荣誉称号,来自张耀汉。

纪念碑背面的碑文,简略地介绍了日本侵略者在70多年前侵犯吕沟的历史。1941年农历三月,日本宪兵队司令官小松亲自督战,并从菏泽、成武、曹县等调来日本鬼子400多人,加上伪军300余人,共700余人,对吕沟进行侵犯。敌人把八门炮分别支在河南王、杨庄、张府家西头,直对吕沟的北门、东门和南门,形成扇形包围。上午8时许,敌人在猛烈炮火的掩护下,向吕沟大举进攻。

“那天,刚吃完早饭,我们几个小孩子在村里麦秸垛上玩,突然子弹乱飞,那时候我年龄小,也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心里也不害怕。”吕建道回忆,“一棵碗口粗细的柳树被机枪打折了,眼见大街上村民乱跑,我便跟着邻居跑了。”

据幸存者回忆,敌人的炮火十分密集,许多树枝被打断了,房子被打塌了,寨墙上也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弹痕。在炮火的掩护下,鬼子和汉奸疯狂地向吕沟村发起进攻。军分区独立团的曹营长见敌人的炮火过于猛烈,硬撑下去要吃大亏,果断命令部队掩护老百姓从西门转移,留下48名大刀会成员断后。到了下午5点钟左右,吕沟村的南门首先被打开,大队的日伪军气势汹汹地向吕沟村扑来。大刀会见寡不敌众,只好边战边退,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自己的村庄。

日本鬼子一进入吕沟村,便进行疯狂的烧杀抢掠。老战士吕贞清曾回忆说,在日本鬼子血洗吕沟村不久,部队首长杨得志、军分区副司令员张耀汉又带领部队来到了吕沟村,并在吕沟村被烧毁的吕氏祠堂前召开了群众大会,极大地鼓舞了吕沟村人民的斗志。短短几天时间,就有124人参军,轰轰烈烈的抗日斗争又开展了起来。

拼死抗敌,大刀劈出三角口

吕沟村史馆内,存放着刀枪剑戟、斧钺钩叉等中国传统武术器械。70多年前,广大吕沟村民就是扛着这些冷兵器配合我党武装力量,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不屈不挠抗争的。

“这是大刀,这是红缨枪,这几把分别是马刀、短刀,下面的是双节棍。”吕沟村村民吕恒森介绍,“这些兵器都是我们从大刀会会员家里搜罗来的,抗战时期它们曾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兵器架上的一把大刀,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把大刀布满了赫黄色的铁锈,中间位置有一个三角形的缺口。“这个缺口,是我的师傅吕玉松持刀砍敌人机枪时留下的。”吕恒森说。

无论谁研究吕沟的抗战历史,都绕不开大刀会。

据吕建道、吕贞华等人介绍,大刀会是一个在抗战前就存在的民间组织,他们以大刀、长矛为武器,习武练拳,供奉祖师爷。

据定陶区党史委有关资料记载,为了发展壮大抗日武装,军分区通过关系,申明大义,晓以利害,很快将大刀会这一民间组织发展成为抗日救国的重要力量,他们中有许多人入了党,参了军,有的后来还成为党政干部。

抗战时期,吕玉松任吕沟村大刀会副会长,手中的大刀见证了大刀会成员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经过。据了解,在曹营长掩护群众撤出西门之后,整个吕沟村只剩下48名武术好的大刀会会员留守村寨,利用寨墙作掩护,狠狠地打击来犯之敌。日军指挥官小松在望远镜里看到,吕沟村的寨墙上没有动静,也听不到还击的枪声,以为吕沟村的人全都跑光了,便气势汹汹地指挥鬼子和汉奸向吕沟村寨墙逼进。

大刀会会员以静制动,敌人一连组织了四次进攻,都被大刀会会员打退了,吕玉松的大刀劈出了一个三角形的大口子,吕贞绪不幸牺牲,吕贞第的双腿被炸得鲜血直流,吕恒顺的胳膊被炸断,大刀会长吕恒显的头部被炸伤……吕恒显在与村长吕西才商量后决定迅速撤退,许多大刀会会员都准备与日伪军血战到底,经过村长吕西才再三劝说,才从西门撤出了吕沟。

“我的曾祖父吕贞伦是大刀会会员,他在吕沟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侵略的过程中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大刀会的抗战故事和英雄事迹,对我的人生规划影响很大。”菏泽市教育局工作人员吕磊在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之余,近年来致力于吕沟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开发。采访当天,他全程陪同记者采访,讲述了一些他所了解的大刀会抗战故事。  

六百锅米汤,智拔鬼子据点

在吕沟村史馆内,记载着这样一个抗日故事。结合吕建道、吕贞华、吕恒森等人的讲述和历史资料,我们大致还原出一个激动人心的抗日故事。

1944年农历九月,抗日战争胜利前一年,八路军鲁西南军分区独立团配合各区小队拔掉了河南王据点附近的十几个日伪碉堡,仅剩河南王一座孤立的据点。据点里的日伪军惶惶不可终日。

吕沟村党支部书记吕恒魁、村长吕西才到军分区向张汉司令员请战:“司令员,吕沟同河南王据点斗了5年,请司令员把它交给我们吧。”张耀汉边听边思索,然后说:“好,交给你们可以,但要注意斗争策略。”“请司令员放心,我们一不违反政策,二不造成伤亡,保准平了据点,叫你满意。”吕恒魁、吕西才回答。

第二天下午,4名独立团骑兵战士骑马到河南王炮楼附近的8个村庄转了ー圏,向各村村长传达了军分区指示:每村庄按人口的多少安排晚饭。要求各村群众每户准备一锅小米汤,等部队吃用。

不到天黑,各村都做好了晚饭,吕沟200锅、杨庄50锅、河南王50锅、金堤集200锅,都集中到各村的约定地点。

天黑前,吕西才有意把这个情況传到了河南王的日伪军据点里,伪军们闻讯惊恐万分。约半夜时分,据点炮楼突然传出激烈的枪声和伪军虚张声势的吆喝声。接着,100多名伪军和12名鬼子,像惊弓之鸟,朝菏泽方向跑去。被鬼子汉奸盘踞5年之久的河南王据点,被吕沟抗战军民用小米稀饭智取了。

第二天早晨,天刚家亮,周围村庄手拿抓钩铁锨的群众便涌进了据点大院。说笑声、欢呼声响成一片。半天工夫,河南王炮楼被铲平了。吕西才向张耀汉汇报战況。张耀汉兴奋地说:“不用一刀一枪,赶跑了鬼子,吓走了汉奸,吕沟真不愧为抗日模范村!”

英雄已矣,但精神长存!

为铭记历史、教育后人,近年来,吕沟村建设了村史馆,收集了30余件抗战实物。新建了纪念碑亭,将“抗日模范村纪念碑”安置在村委广场的中轴线上,对纪念碑重新上漆和金字重描,并加装了玻璃外置。

结合外地经验,在广泛征求老党员、大刀队后人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吕沟村以发扬抗日模范村光荣历史为主线,结合自身资源,制订了红色旅游及开发建设规划。

75年前,吕沟村民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心,浴血奋战,为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书写了不朽的史诗。

75年后,吕沟村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和全国人民一道奋力谱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篇章。

记者 姜培军

责任编辑:
荆彦茹
分享到:
中共菏泽市委网信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新闻刊登批准文号:鲁新闻办[2004]20号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17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09012531号 | 鲁公网安备 37172902372011号
Copyright© 2004-2012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