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中国菏泽网  >  艺之美  > 正文

菏泽:戏曲之乡 韵味悠长

作者: 周东伦 来源: 发表时间: 2020-11-12 09:47

blob.png
blob.png
blob.png
blob.png
blob.png
blob.png
blob.png
blob.png
blob.png

菏泽因剧种多、剧团多、名演员多,有“戏曲之乡”的美誉,戏曲历史悠久,戏曲文化氛围浓厚。

菏泽的人们喜欢戏曲,看戏、听戏、自娱自乐,戏曲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平时,在市区,除了专业的戏曲剧场之外,在公园或广场一角,往往会看到群众自发组织的戏曲演出活动,戏曲那或高亢或悠扬的音律让菏泽这座有着文化底蕴的城市更有韵味,更具活力。

在基层农村,由于文化娱乐活动缺乏,戏曲更是受到人们的喜爱,每逢有戏曲演出,十里八乡的群众便早早聚集到演出地点,少则上千人,多则几千人,场面蔚为壮观。

戏曲在菏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2010年,据原省艺研所调查统计,菏泽境内保留下来的剧种有8个,均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包括山东梆子、大平调、枣梆、柳子戏、大弦子戏、两夹弦、四平调、豫剧。全市现有国有专业戏曲院团12个,民营剧团200多个。在漫长的戏曲演出实践中,从菏泽培养走出去一大批深受群众喜爱的戏曲名家,如马金凤、崔兰田、张春雷等。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现代文化艺术活动的增多,戏曲这种古老的文化艺术活动的传承和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近年来,菏泽市委市政府先后提出了建设文化大市、文化强市和打造区域文化发展高地的战略目标,戏曲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专业艺术创作有了较大收获,《山东汉子》《古城女人》等一批新创优秀剧目,多次获得国家级和省级专业艺术奖励。专业院团及演职人员保障条件大为改善,演职人员队伍得到进一步稳定,艺术创作和演出的主动性空前高涨。大力推进 “一村一年一场戏”工作实施,惠民演出已成常态。艺术教育、艺术科研系统更为完善,戏曲后备人才培养有了保障。戏曲传承保护与发展创新措施得力,一些濒危剧种得到了抢救。

文/图 记者 周东伦

①我市曲艺名家贾如生伴奏,王合义表演的赞扬牛作涛的坠子书《牛英雄》

②年幼的戏曲爱好者和专业戏曲演员同台献艺

③牡丹区小留镇刘庄村的戏楼

④林荫广场上,群众自发组织戏曲剧场 ,演唱坠子书

⑤大剧院里的戏曲演出

⑥送戏下乡,乡村戏曲演出

⑦菏泽艺术学校的学生进行戏曲技巧练习

⑧戏曲演员进行登台前的训练

⑨国家戏剧院来菏泽演出

责任编辑:
分享到:
中共菏泽市委网信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新闻刊登批准文号:鲁新闻办[2004]20号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17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09012531号 | 鲁公网安备 37172902372011号
Copyright© 2004-2012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