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中国菏泽网  >  学党史  > 正文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中 选人用人的经验启示

作者: 杨兴慧 来源: 菏泽日报 发表时间: 2021-06-29 09:46

杨兴慧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选贤任能,始终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的根本性问题来抓。历经百年艰辛探索与实践,党的百年历史,可以说是一部干部工作发展史。中国共产党选人用人工作的经验启示,对于新时代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坚持党管干部,确保选人用人正确导向

选人用人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管干部,是中国共产党选人用人制度最本质的特征、最鲜明的优势。党管干部原则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就是解决“为谁选人”的问题。1938年,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正式提出党管干部的重要思想。1951年,刘少奇在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做出具体阐述。1953年11月,中央出台《关于加强干部管理工作的决定》,明确规定了党管干部原则。1989年8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通知》确立了党管干部原则的基本内涵。从此,党管干部原则确定下来,并在后来的会议和文件中,根据时代特点和实践内涵,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但核心内容保持不变。强化党组织的领导和把关,首先要把好条件关。严把选人用人政治关、品行关、作风关、廉洁关。其次,要把好程序关。从开展民主推荐、确定考察对象、进行组织考察、讨论决定任职、进行任前谈话,每一个程序、每一步推进都要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和把关作用。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标准选人用人

选人用人,标准是关键。选什么人、用什么人,关乎人心向背,决定事业成败。抗日战争时期,中央组织部部长陈云指出:“德才并重,以德为主”。从建党百年来不同历史时期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可以发现,德才兼备是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围绕这条主线,不同历史时期对干部德才的具体要求又有所不同。好干部的标准是具体的、历史的。从战争年代的“指哪打哪”,到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的“又红又专”标准,从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的“四化”方针,到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20字好干部标准,既始终贯穿着“德才兼备”的根本要求,突出政治标准选人用人,又生动反映出不同时期的使命任务,鲜活勾勒出好干部共同的精神内涵。

坚持事业为上,不断创新选人用人工作

中国共产党的选人用人根据我国具体的党情国情军情来定,并使之与党的中心任务同步发展。选人用人工作始终坚持将继承与创新相结合,针对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分析总结,创造新经验。百年历史中,我们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现了从实际上的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到退休制、任期制的转变,从高度集中的干部管理模式到分级分类管理模式的转变,从单一封闭的干部选任方式到建立在发扬民主基础上的多样化选任方式的转变,从主要靠领导“伯乐相马”到主要靠制度选人的转变。这些转变,都为推动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提供了组织保障。

坚持从严治吏,做好选人用人约束机制

“从来为政之道,安民必先察吏”。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十分重视全面从严治吏,先后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采取了许多得力措施,纯洁了干部队伍和政治生态。1933年12月,颁布历史上第一部反腐法令《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中央执行委员会26号训令》。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在1951年12月开展“三反”“五反”运动,坚决查处刘青山、张子善,彰显了惩贪治腐、加强纪律建设的坚定决心。改革开放以来,从《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政从政若干准则(试行)》到《关于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诫勉谈话和函询的暂行办法》再到《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构建起系统规范、约束力强的干部从严管理制度体系。以严的标准、实的要求,健全完善教育、监督、问责等制度机制,干部队伍作风普遍得到提升。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 干部是党的宝贵财富,对干部既要监督约束,也要鼓励激励,打造一支作风优良、素质过硬的干部队伍,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完成党的任务的保证。

(作者单位:中共菏泽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
分享到:
中共菏泽市委网信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新闻刊登批准文号:鲁新闻办[2004]20号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17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09012531号 | 鲁公网安备 37172902372011号
Copyright© 2004-2012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