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中国菏泽网  >  艺之美  > 正文

弦索乐: 东方的“民间交响乐”

作者: 文杰 来源: 牡丹晚报 发表时间: 2021-08-06 11:27

image.png
“非遗进校园—菏泽弦索乐与琴筝曲赏析音乐会”演出现场
image.png
国家级非遗项目菏泽弦索乐《乡音和鸣》在西安精彩亮相
image.png
菏泽弦索乐走进青岛大学音乐学院

□记者 文杰

弦索乐是山东省传统民间音乐,属于丝弦乐乐种,又称“弦乐”“弦诗”“细乐”。弦索乐是来源于宫廷的雅乐和宋元的诸宫调,它古朴典雅的旋律,严谨规整的曲式结构,灵活多样的乐器搭配,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让很多人沉醉其中。弦索乐是伴随着说唱艺术发展而形成的,菏泽弦索乐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山东省鲁西南地区著名的汉族民间音乐。菏泽弦索乐自元明清以来,山东及中原地区一直流传着《木兰花慢》《锁南枝》《山坡羊》《驻云飞》等大量俗曲小令,由于它风格典雅而享有“雅乐”之称,又由于它历史悠久而被称为“古乐”。

东方的“民间交响乐”

菏泽弦索乐历史悠久、曲调典雅,主要分布在菏泽市郓城、鄄城等县的乡村,通常由筝、琵琶、扬琴、如意勾四种丝弦乐器演奏,也可以用筝、扬琴二者合奏,或是筝与扬琴、琵琶合奏,亦可加入软弓胡、坠胡、二胡等合奏。乐器组合灵活,搭配自由,可以说是东方的“民间交响乐”。

苏本栋是菏泽弦索乐的省级非遗传承人,先后被聘为菏泽学院客座教授、济南大学客座教授。他十岁时,在耳濡目染下喜欢上民间音乐,上小学二年级时开始跟随其伯父学习弦索乐,考入大学后选择民间乐器二胡作为主修专业。苏本栋大学毕业后在菏泽地区艺术馆做民间音乐工作,其间记录整理了大量民间音乐。

据苏本栋介绍,菏泽弦索乐旋律音调优雅柔美、浑厚动听。菏泽弦索乐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距今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它融合了器乐、曲艺、戏曲等多种元素,是唯一在民间活态传承的“北方风格”的弦索乐。它是几件弹拨乐器和拉弦乐器结合在一起演奏的民间合奏乐,素有北弦乐、南丝竹之称。

具有广泛的民间性

在菏泽,弦索乐是民间艺人自娱自乐的一种演奏形式。他们常利用赶庙会、逢年过节或是冬闲时,在寺庙、家庭院落等地演奏,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极受群众欢迎。1980年,文化工作者到郓城县民间调查,当时已87岁的弦索乐老艺人王学修说,他们那一带弹筝拉弦的人很多,最有名的是他们村的王乐涌、王乐盼兄弟俩。

弦索乐是伴随着说唱艺术的发展而形成,说唱艺术的发展也促进了弦索乐的发展。菏泽的弦索活动由来已久,自元明清以来,山东及中原地区一直流传着《木兰花慢》《锁南枝》《山坡羊》《驻云飞》《黄莺儿》《耍孩儿》等大量的俗曲小令,因演唱这些俗曲小令时常伴之以弦索,所以人们很习惯地称之为“弦索调”。后来,在弦索调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衍化出不少地方剧种,仅山东就有“柳子戏”“大弦子戏”“罗子戏”等。这些戏曲乐队的编制就是在弦索的基础上协之以吹管,如笙、笛、锡笛、唢呐等,并增加了打击乐器。

苏本栋告诉记者,菏泽弦索乐有着较高的教学和学术研究价值,一些高等音乐艺术院校均把其列入教材。国家艺术科研重点项目《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山东卷》收录的4首弦索乐曲,有3首是菏泽的弦索乐曲。

现在,菏泽弦索乐有古曲十大套,每一套均是“八板体”的套曲形式,民间俗称“碰八板”,又因其每个曲子的八个乐句各有八板,全曲另加四板的结构形式,而被称为“六十八板”。菏泽弦索乐旋律音调优雅柔美,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与时俱进,推进演艺作品创作

随着广播电视等现代媒体的普及和各种形式文艺演出的增多,以及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弦索乐在广大乡村的展示平台日益减少,一些颇有造诣的弦索艺人年事已高,相继谢世,致使很多优秀的传统曲目和技艺难以得到传承,大量的曲谱没有了踪迹,有的乐器已经失传,如“如意勾”等。

自2001年以来,为传承菏泽弦索乐这一古老的传统艺术,菏泽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给予大力支持,每年投入资金,专门用于传统弦索乐的挖掘整理、资料收集、音像录制等活动,并制定具体保护计划,设立健全有关赛事和奖励机制,以保证该项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存、传承和发展。

2011年,苏本栋成立了琴筝清曲古月社,也是目前全国唯一一支成熟的弦索乐乐团。之后几年,苏本栋整理恢复了一大批菏泽弦索乐、古筝乐传统曲目和琴筝清曲的牌子曲,并创作改编了一批新曲目,带领乐社团队多次参加全国重要演出和高校艺术交流演出活动。

记者了解到,国家艺术基金通过的2019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山东菏泽弦索乐表演艺术人才培养》项目是创新传承、建设弦索乐演奏人才梯队的重要举措。《菏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实施方案》中也要求对菏泽弦索乐项目定位为传承性保护类项目,加大扶持力度,给予经费、人才支持,推进传承发扬,加强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促进非遗融入现代生活,推进非遗演艺作品创作。

责任编辑:
分享到:
中共菏泽市委网信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新闻刊登批准文号:鲁新闻办[2004]20号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17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09012531号 | 鲁公网安备 37172902372011号
Copyright© 2004-2012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