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中国菏泽网  >  走百村看振兴  > 正文

牡丹区大黄集镇周集村:
小刷子“刷”出致富路

作者: 郭卫东 来源: 牡丹晚报 发表时间: 2021-08-11 10:42

即将销往世界各地的刷把
搬运木材
整理原材料
按照图样切割刷把
车间原材料加工

□记者 郭卫东

昨日,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驱车到牡丹区大黄集镇周集村采访。刚到村边,就见一辆挨一辆的大卡车缓缓从村里驶出。家家户户门口摆放着一排排整齐的板材等待加工,处处可闻机器声。村民们干的是刷柄加工活,谈论的是刷柄加工发展经。

“小作坊”变成“大产业”

牡丹区大黄集镇周集村全村有530户人家,300余户从事刷柄加工,成了远近闻名的刷柄加工专业村。

过去,周集村从事家具制作、毛笔加工等生意,因大都是家庭作坊式的,生意萧条。

1978年以后,村民周玉景从湖南长沙外贸公司接过一笔刷柄加工的订单生意,组织村民进行加工。周集村人见刷柄加工也能赚大钱,便纷纷改行做刷柄加工。

目前,周集村80%的村民从事刷柄加工,大大小小的刷柄加工厂一家连着一家。

轰隆隆的旋切机前,从事刷柄加工的周振远高兴地对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说:“以前,我们是家庭式的小作坊,现在换成了大厂房,小手工换成大机械,效益翻了近百倍。”

2008年,周振远大学毕业后,回村从事刷柄加工,很快成了这个村有名的小老板。

近年来,小小刷柄不仅给周集村村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变化,更成为村民致富的产业。

年销售额创千万元“神话”

在村党支部书记周德运的带领下,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走进周俊安的菏泽鸿旭木业有限公司。

由于客户多、生意忙,周俊安先让在厂里看看。虽然是小刷柄,可门道却不少:有画刷的、锯刷的,有压刷、扦刷的,还有沙刷、刺刷的……与正在木板上画刷样子的外村妇女交流,她一边画一边说:“一般情况下,小刷柄一天能画一万多只,一个挣3厘钱,一天能赚三十来块钱,手熟练的话,一天能拿到四五十元,一点也不比外出打工差。”

周俊安告诉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他们家刷柄加工厂可以说是周集村比较早的、规模也是比较大的。

据他介绍,他的加工厂月销售额达120万元左右,今年预计上缴30多万元税金。在周集村,像他这样的加工户还有五六家。

“我们周集村500户拥有70多辆小车,村里男女老少无外出务工人员,并吸纳邻村约1700名务工者,预计今年上缴600万元税金。”周德运说。

刷柄加工是主业,种田成了副业

现在的周集村,种田是副业,刷柄加工是主业。

“加工业的兴旺不仅解决了本村富余劳动力问题,就连邻村的部分群众也跟着沾了光。我一天轻轻松松赚八九十元,在家门口打工感觉真好,骑电动车也就5分钟的路程,工作家庭两不耽误。”大黄集村村民杨美芝高兴地告诉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我们村里无闲人,只要能出力,傻子也能赚钱。”对此,周德运感慨颇深,“群众的收入一年比一年提高,关键是我们选准了路子。过去种田是主业,种来种去,怎么下力气都改变不了生活;现在种田是副业,刷柄加工是主业,不但丰衣足食,还能赚来大把票子。”

周集村面积1.5平方公里,约530户,总人口2100人,党员50人。正规企业17家,个体工商户122家,带动本村就业人口1300人左右。周集村以生产加工刷柄远近闻名,是长江以北最大的木制品刷柄加工生产基地。80%的人口从事刷柄生产,有“江北刷柄第一村”美誉,年销售刷柄两千亿只,产品畅销至全国各地,及东南亚、欧洲等地。

小小刷柄确实给周集村村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周集村人用勤劳和智慧,大力发展刷柄加工业,走出了规模化、产业化的生产道路,跨上了致富的骏马,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

责任编辑:
分享到:
中共菏泽市委网信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新闻刊登批准文号:鲁新闻办[2004]20号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17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09012531号 | 鲁公网安备 37172902372011号
Copyright© 2004-2012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