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中国菏泽网  >  走百村看振兴  > 正文

牡丹区吴店镇鹁鸽堂村:
产业选对头 致富有奔头

作者: 李若生 来源: 菏泽日报 发表时间: 2021-08-14 09:06

马宪荣正在讲述曹州刻瓷
健身器材成为孩子们喜爱的“玩具”
民俗馆内,村民正在展示“老物件”
车间里,工人正在忙碌
高标准建设的文化广场

8月11日,记者走进鹁鸽堂村,一排排太阳能光伏发电板被整齐地安置在房屋上,闪闪发光的蓝色多晶硅组件仰面迎着阳光,吸吮着太阳的能量。曾靠天吃不饱饭的鹁鸽堂人,今天在光伏发电、服饰加工等产业的助力下,将阳光和车间转变为村集体收益。

“我们村土地不多,平均每名村民一亩地,所以发展产业要做精、做样板。”鹁鸽堂村党支部书记吴先军告诉记者,靠种地为生,外出务工较多的鹁鸽堂村,常规的方法很难奏效。三年前,村两委和省派第一书记合计,何不利用当地光照资源充沛,把光伏并网发电工程作为产业发展?这一想法随即得到村两委全体党员、村民代表一致同意。

“我们安装的43KW光伏太阳能发电设施项目,每年能为村集体带来5万元的收入。”吴先军介绍,光伏发电带来了稳定收入,村里又利用3个扶贫车间和蔬菜大棚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把产业发展落实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

在村南头的服饰加工车间里,不时传来欢声笑语。一进门,几排堆满了布料、饰品的桌子跃入眼帘,十余名村民在忙着手里的活。今年50岁的村民刘忠显、刘明显姐妹俩尤其醒目,她们熟练地做着手工,用方言聊着家长里短,不时笑得前俯后仰。

“来这儿上班不仅能赚钱照顾家庭,老姐妹们还可以说话解闷,上班两年多,心情非常舒畅。”刘忠显说,一月3000多元的收入不算多,但生活越过越有滋味。

村里的产业有了盼头,村子的环境也在逐步改善。“以前,鹁鸽堂村缺少下水道,遇到下雨天就是污水横流。”今年67岁的吴先忠说,现在村里不仅修建了2800米长的下水道,解决了村内道路积水问题,还在房前屋后进行了绿化,粉刷了墙体和彩绘,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不仅如此,鹁鸽堂村党支部还将村集体旧房屋改造成村文化中心,建设约1800平方米的村级文化广场和鹁鸽堂民俗文化馆。馆内陈列民俗展品百余件,设有村史村情、传统节日文化、刻瓷文化、乡村记忆四个展厅,通过实物、图片、墙体画等手段,展示鹁鸽堂的风土人情和村民的勤劳智慧。

“村里开门见绿,步步见景、处处有产业。以前乡村人羡慕城里人,今后城里人更羡慕我们乡村人。”作为鹁鸽堂村的名人——非物质文化遗产曹州刻瓷代表性传承人马宪荣笑着说,乡村生活,越生态越甜蜜,日子越有奔头。

夜幕降临,逐渐遮掩住了家家户户烟囱里的袅袅炊烟。展望未来,围坐在文化广场上的村民激情飞扬,你一言,我一语,共话鹁鸽堂村的美好明天。

文/图 记者 李若生

责任编辑:
分享到:
中共菏泽市委网信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新闻刊登批准文号:鲁新闻办[2004]20号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17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09012531号 | 鲁公网安备 37172902372011号
Copyright© 2004-2012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