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中国菏泽网  >  十九届六中全会  > 正文

逐梦沃野谋振兴
——2021年菏泽经济社会发展盘点③

作者: 张 啸 来源: 菏泽日报 发表时间: 2022-01-06 09:30

菏泽发展最大的短板在乡村,最大的潜力也在乡村。

我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菏泽提出的“农业这个优势不能丢”的殷切嘱托,持续提高三农工作水平,聚焦提升菏泽后发力,坚持用乡村振兴统揽新时代“三农”工作,全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

时下,正是催花牡丹生长的关键期,在绿美花木种植专业合作社牡丹大棚,盆栽牡丹整齐摆放在一起,工作人员正在为花蕾“点药”,促进其快速生长,使花期赶上“春节档”。合作社内的5万余盆催花牡丹,将在春节前亮相市场,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去年,我市正式迈入高铁时代。

该合作社董事长孙文起介绍,催花牡丹超过半数线上销售,主要通过包装箱进行快递运输,用专门的冷储车发往全国各地。花卉对于运输速度要求高,我市高铁已开通,催花牡丹有望坐上高铁走向全国各地。

目前,我市花木协会已经与铁路部门进行了沟通,共同商讨通过高铁运输销售牡丹的合作方式。

去年,随着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工程收官,来自鄄城县旧城镇六合社区的宋书建不仅搬进“稳稳的家”,还收获了“稳稳的幸福”。

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开始以来,菏泽首创就地就近筑台迁建模式,先后攻克项目选址征地、村台地基降水处理等难题,累计投入资金150多亿元,6万余人日夜奋战在建设一线,新建村台社区28个、外迁社区6个、临时道路127.4公里。告别泥路、土屋、房台,我市14.6万名黄河滩区百姓迎来崭新的生活。

东明县长兴集乡竹林新村农民画家毛吉志,带着速写本坐上了首班高铁,用画笔记录这美好时刻。“数年来,黄河滩区一直饱受水患困扰。如今,我们住上了二层小洋楼,圆了安居梦,现在还圆了高铁梦。今后我将继续用笔画出滩区群众的新生活,见证乡村振兴,见证高铁新时代。”他说。

随着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程收官,滩区进入“后迁建时代”。村台社区配套设施完善,学校、幼儿园、商超、创业车间等一应俱全。周边产业项目的引进,又带来了大量的工作岗位,越来越多的滩区群众走上工作岗位,过起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从水患频发到岁岁安澜,如今黄河岸边建起新家,滩区群众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而正式接入高铁“朋友圈”,也带给广袤田野更多的生机与活力。

端上全国人民餐桌的曹县邵庄小油菜,现在不仅成为村民口中“一年八茬菜”的致富产业,更是吸引周边群众就业的安稳营生。

如今,邵庄镇的蔬菜种植面积达4万余亩,拥有蔬菜大棚2万余个,形成“育苗—种植—加工—储藏—冷运—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每天有上千吨蔬菜从这里运往全国各地,卖到了粤港澳大湾区。同时,建立食品安全检测中心和净菜加工车间,对育苗、种植、加工、冷运等各个环节进行全程管控,对每一批入市蔬菜均开展抽样检测,确保流入市场的蔬菜达到绿色、无公害食用标准。

我市通过大力培育农业全产业链,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001家;积极培育农业特色品牌,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达21个。

据统计,作为新近崛起的电商大县,曹县近年来有八万多人返乡创业,曾经的劳务输出大县设有劳务输出办公室,现在这个办公室被返乡创业办公室替代。这些人里有博士硕士、有海外归来的创业者,有子承父业的家族传承……

通过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提升行动,我市持续推动农村电商提质增量,努力打造中国农产品电商之都。

刚刚过去的一年,我市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保持过渡期内帮扶政策、资金支持、人员力量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即时帮扶机制,高质量完成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程。不断激发乡村产业活力,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克服30年来最严重小麦条锈病和突破历史极值强降水不利影响,夏粮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2021年全年粮食总产达151.4亿斤。同时,将重点镇作为县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依法扩权赋能,推动形成“一镇一品”产业格局。

伴随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三农”强音,一幅粮仓满、花果丰、乡村美的画卷,正在菏泽大地徐徐展开。 

记者 张 啸

责任编辑:
分享到:
中共菏泽市委网信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新闻刊登批准文号:鲁新闻办[2004]20号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17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09012531号 | 鲁公网安备 37172902372011号
Copyright© 2004-2012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