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中国菏泽网  >  十九届六中全会  > 正文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作者: 臧学卿 来源: 菏泽日报 发表时间: 2022-04-15 10:05

□ 臧学卿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决议指出:“深入研究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历程,深化对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1921年,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探索前进,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终于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方法,并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体系,带领中国人民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我们党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是怎么选择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是怎么结合的?二者不是一个化掉另一个,也不是合二为一,而是各自都朝着相互融合的方向发展。

一战危机的深刻反思,满足了当时中国人的需求

一战以前,中国人认为现代化就是西方化,于是全盘西化学习西方。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西方内部竟然也会陷入其中,大家意识到西方文明也有它内在的不可克服的矛盾和缺陷,所以中国不能再盲目地追随西方。当时梁启超先生在欧洲考察时,写了一本书叫《欧游心影录》,在这本书里他记录了这么一件事情,他到欧洲去旅游,欧洲人问他:你们中国人来这里干什么?梁启超一本正经地回答:我们来学习富国强军之道。欧洲人告诉他,现在我们都觉得自己不行了,你却还要来学习。一战期间,德国的历史学家斯宾格勒写了一本书,叫《西方的没落》。西方人自己都觉得自己在没落,我们还等待着你们古老的东方文明来拯救我们西方。所以梁启超就把这个信息带回了国内,使得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开始高涨,大家开始大谈东、西文明的差异,开始确立中华文明的自信。

唐君毅一生研究孔子,他说在今天的中国,我们的儒家思想只讲中国,不讲现代。西方思想虽讲现代但它只讲西方,而唯有马克思主义既讲现代化又能够反西方化,马克思主义是在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应运而生脱胎而出的,但是它又深刻地反思西方文明,批判资本,所以马克思主义能够让中国人走上一条既要现代化又不至于西方化的道路,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独特优势。这一点马克思主义满足了当时中国人的需要,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马克思主义凭借着自身的优点被中国人所接受。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支持

任何一种外来文化要在中国扎根、落地,都要本土化,而本土化能够成功、能够存活,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我们中国文化是适应马克思主义生存发展的,这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思维方式与马克思主义有很大的相似性。比如我们小学课本里的成语故事:掩耳盗铃告诉大家主观认识不能代替客观实际;刻舟求剑告诉大家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要用狭隘的眼光看问题;拔苗助长告诉大家要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要人为地干预和干涉;刻舟求剑告诉大家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塞翁失马告诉大家矛盾会转化,坏事好事是可以互相发生变化的;画蛇添足告诉大家量变会引发质变。这些古代成语故事讲的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这就是我们祖祖辈辈思维方式上同马列主义哲学思想的高度一致。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块土壤,马克思主义才能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并且茁壮成长,所以马列主义跟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极大的一致性。

社会主义的普遍接受

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学说被介绍到中国,当时还只是片面的零散的社会思潮传播。1918年,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分子开始在中国真正传播马克思主义。钱穆先生还写了一篇文章——《略论中国的社会主义》,他说社会主义不是从外面传进来的,我们中国思想早就有的,儒家就是社会主义。大家都在谈社会主义,甚至最反感社会主义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也部分地接收了社会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进程中的又一次深刻觉醒,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更加全面深化的新境界,必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磅礴力量。

(作者单位:中共菏泽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
分享到:
中共菏泽市委网信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新闻刊登批准文号:鲁新闻办[2004]20号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17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09012531号 | 鲁公网安备 37172902372011号
Copyright© 2004-2012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