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中国菏泽网  >  我与菏泽  > 正文

菏泽城,我的未了情

作者: 宋聚新 来源: 菏泽日报 发表时间: 2022-07-12 09:53

宋聚新

菏泽是离我家乡最近的一个地级市,只有唯一,没有之一,仅仅110余华里。人们出县买车、买房或办事,首选菏泽,人们意识里“心里近”。菏泽于我来说是亲切的。有人说,喜欢上一个人,爱上一座城。我曾在菏泽上了三年学,后又在菏泽工作数年,可以说菏泽的大小胡同,河流湖泊,甚或一草有木,都很熟悉,朋友们也称我是“老菏泽”“菏泽通”。不过时过境迁,近年来菏泽城市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这个“老菏泽”“菏泽通”也常常迷路,真的成了“菏泽迷”了。

菏泽这些年的变化的确是太大了。如果把昔日的她比作一个素朴无暇、不事装扮的村姑,那么现在的她就是一个雍容华贵、仪态万方的大姑娘了。记得20世纪80年代我在菏泽上学时,菏泽城最繁华的就是东方红大街。唯一公园就是青年湖,供人们休闲的去处,也仅是一座高拱、横跨湖面南北的石桥、一个斑驳掉漆的亭子、半截伸向湖心的栈桥,脏兮兮的湖堤上一圈柳树,如此而已。后来才有了天香公园、环城公园、环堤公园、赵王河公园、七里河湿地公园、万福河湿地公园,成为一届届菏泽市委市政府的大手笔。大剧院、演武楼、市民文化广场妆点了菏泽新城。每到夜晚,华灯初上,整座城流光溢彩,各处广场舞乐响起,人们在一曲曲乐声中翩翩起舞。“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这是菏泽人的幸福。

再说路。我上学时菏泽就一条主干路中华路,就像北京的长安街,其他的都是窄路、夹斜路、“断头路”、扭七竖八的窄胡同等等,路面坑坑洼洼、尘土飞扬,其中不少连柏油路都称不上,还是渣石路、灰泥路,每到雨雪天就满是泥泞,骑个自行车都费劲。我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菏泽日报社学习时,报社大门前的太原路就是渣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现在交通发达,路网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城区有人民路、广州路、昆明路、长江路、黄河路等主干道和过街天桥、立交桥,高速公路网覆盖全市,接入全国高速路网,高铁、飞机场通航菏泽。菏泽已融入全球经济化,以自信的新姿态面向世界,走向未来。

记得以前从家乡去菏泽上学,搭车难、上车难、乘车贵、车次少,好不容易等到车挤上车,客车厢里人挤人,塞得满满当当。至于外地人,在菏泽就靠双腿走路或是乘坐人力脚蹬三轮推车或是摩的。20世纪90年代末,我还天天骑着一辆除了铃铛不响啥都响的自行车满城跑业务,现在公交车、招手停、共享单车遍及全城,多了选择,出行更便捷。城区公交、城际公交发达,几分钟一趟,安全舒适。文明方便,树立了菏泽的良好形象。

菏泽有我许多的师长、同学、亲朋故旧,他们的音容笑貌时时萦绕在我的梦境里。每次去菏泽,我总要与他们畅谈叙旧、把酒言欢。前几年,我妻弟夫妇大学毕业,倾慕菏泽的嬗变,看好菏泽的快速发展、宜居宜业,这才落户菏泽城工作和生活,还给乡下的父母在市里买了房,接来颐养天年。

“曹州牡丹甲天下”,雍容华贵的牡丹已成为菏泽一张驰名海内外的靓丽名片。每年谷雨时节,从曹州牡丹园、百花园、中国牡丹园、古今园、国花牡丹园等到乡间阡陌,数万亩牡丹花绽放,散发出阵阵清香,万紫千红、五彩缤纷,菏泽成为花的海洋。菏泽是名副其实的牡丹、书画、戏曲、武术之乡,新城区的洙赵新河更为菏泽增添了内涵和灵气。从高空俯瞰,菏泽城犹如一个振翼高飞的大鹏,在蓝天里搏击长空,自由自在地翱翔万里。

责任编辑:
分享到:
中共菏泽市委网信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新闻刊登批准文号:鲁新闻办[2004]20号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17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09012531号 | 鲁公网安备 37172902372011号
Copyright© 2004-2012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