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中国菏泽网  >  喜迎二十大  > 正文

加快黄河明清故道综合开发的几点建议
——以山东菏泽市为例

作者: 吴光炜 来源: 菏泽日报 发表时间: 2022-12-01 09:51

吴光炜

黄河明清故道是黄河1128年南泛浸泗夺淮入海,1855年北徙山东利津入海后形成的一段古河床,它西起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东至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入海口,全长730公里,涉及河南省、山东省、安徽省、江苏省4省、8个地级市、25个县区。

黄河明清故道在菏泽市境内东西长145公里,涉及东明县、曹县和单县3个县。近年来,围绕黄河明清故道的综合开发,菏泽市建设了交通运输、输电变电和大中型水库等一批基础设施,形成了优质芦笋、油用牡丹和畜牧养殖等一批高效农业基地,开发了万亩水面、万亩荷塘和万亩森林等一批旅游精品景区等,黄河故道的生态、生产和生活等条件均发生了较大变化,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据调研,黄河明清故道具有适宜的气候条件、丰富的水产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等综合开发的比较优势,但由于受历史、区位和交通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又加之国家、省给予的政策帮扶相对偏少,致使其沿线仍存在着经济发展滞后、基础设施薄弱、资源开发粗放等“短板”、“弱项”和“不足”,应引起各级政府高度重视。

综合分析,黄河明清故道沿线是菏泽市的一条后发优势之带、增长潜力之带、发展希望之带,加快其综合开发,既是沿线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沿线群众发家致富的迫切盼望,更是沿线城乡统筹的战略选择,对于改变沿线落后面貌,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提出如下建议,供参考。

(一)科学编制综合开发规划。从某种程度上讲,菏泽市黄河明清故道的综合开发已进入新的阶段,即要求更精准、更高效、更绿色,则需要有一个视角更高、层面更深、领域更宽的规划来引领、指导和定位。所以,菏泽市应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结合经济欠发达实际,运用现代综合开发理论,科学编制黄河明清故道综合开发规划。规划要按照因地制宜、绿色低碳、集约发展的原则,并与农业发展、文化旅游和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有机衔接,同时应统筹空间布局、彰显时代特征、贯穿生态主线,力争使编制的规划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二)加大土地综合开发力度。根据黄河明清故道沿线产业发展需求,积极推动土地综合开发,着力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一方面,针对沿线可利用而尚未开发的土地,如中泓两侧荒地、荒坡和工矿废弃地等,应加快综合开发步伐,切实为农业发展拓展新空间;另一方面,针对沿线已开发但为中低产田的土地,通过综合开发治理、配套设施完善和高标准农田创建等方式,切实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同时,应整合开发资源、突出开发重点、强化开发举措,力争使黄河明清故道综合开发再上新台阶。

(三)大力发展特色优势农业。充分发挥黄河明清故道的土地、水利和气候等资源优势,重点发展优质粮食、高效林果和时令瓜菜等主导产业,突出发展畜禽养殖、高档水产和花卉苗木等特色产业,着力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等农副产品,并以基地建设为着力点,扩大农副产品生产规模。同时,应强化农副产品品牌创建,积极申报地理标志、驰名商标和名牌农副产品,打造农副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加快形成标志效应、商标效应和品牌效应,以提高市场竞争力。

(四)推动农副产品加工升值。应用大数据、云计算和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着力推动农副产品加工升级。一是对现有的粮食、畜牧和果蔬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促进产品更新、换代和升级,进一步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二是围绕特色、绿色和有机等农副产品基地发展,加快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建设,促进企业规模膨胀,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加工率。三是按照企业加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模式,积极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快建设农副产品加工集中区,并建立健全企业、基地和农户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融合发展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

(五)开发利用文化旅游资源。深入挖掘黄河明清故道沿线的历史遗存、名人古迹和自然景观等特色文化旅游资源,积极发展文化旅游、风光旅游和农业生态旅游等,并着力打造主题文化旅游品牌。一是对已形成的黄河明清故道国家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和浮龙湖等文化旅游景区,应继续加强硬件配套和软件建设,着力提高接待能力、档次和水平。二是依托黄河明清故道的现有水域、森林和绿地等生态资源,重点抓好湿地生态、休闲度假和民俗体验等一批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尽快形成新的文化旅游“打卡地”。三是要加强与黄河明清故道周边景区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和错位发展,并畅通沟通渠道、建立合作关系、开展推介活动,尽快融入区域大文化旅游格局中去。

(六)加快打造绿色生态走廊。遵循生态优先、科学修复、综合开发的原则,加快黄河明清故道绿色生态走廊建设。采取常绿苗木与落叶树种、乔木与灌木有机结合的方式,推动生态林、经济林和农田林网等工程建设,着力扩大种树造林面积。同时,加强黄河明清故道生态保护,开展沿线河湖截污、面源污染防治和水面综合治理等,并抓好生态功能修复、生态质量提升和生态环境优化,着力实现生态系统健康、景观资源丰富和自然环境优美的目标。

(七)完善提升水利交通条件。应按照行水蓄水、防洪排涝和农田浇灌等要求,加快开挖疏浚中泓,以解决河流分段阻隔的问题;配套建设节制闸和分水闸,形成提闸为“河”,落闸为“湖”的格局;并加强堤岸护坡建设,抓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实现与周边水系的沟通互联,增强黄河明清故道的服务功能。同时,沿黄河明清故道一侧,加快建设一条高等级公路,贯穿沿线各县区;并积极构建沿线交通网络,实现两侧道路与高速通道、国省道路、县区公路以及沿线主要文化旅游景区的互联互通,满足沿线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需要。

(八)积极拓宽筹资融资渠道。一是认真研究国家、省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支持政策,从中找资金用于黄河明清故道综合开发。二是菏泽市财政应增加对黄河明清故道综合开发的资金投入,重点支持治水改土、生态保护和现代农业发展,以充分发挥导向作用;沿线的东明县、曹县和单县也应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重点改善交通、水利和电力等基础设施条件,促进农业生产能力提升。三是采取财政贴息等方式,鼓励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放,重点加强对农业龙头企业的信贷支持;同时,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支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加快形成政府引导、金融支持和社会投入的多元化筹资融资格局。

(九)切实增强科技支撑能力。结合黄河明清故道综合开发的实际,集中推广一批先进实用技术。如间作套种、节水灌溉、保护地栽培、水果优质高产、畜禽和水产精养、林木速生丰产等农业新技术,努力提高科技在综合开发中的贡献率。同时,采取多形式、多方式、多渠道,对黄河明清故道综合开发进行科技帮扶。如科研机构可选派科技人员深入到黄河明清故道,开展科技指导、咨询和服务;高等院校可为黄河明清故道群众进行科技培训,提高科技的应用能力;并支持和鼓励科技型企业到黄河明清故道发展,带动沿线群众依靠科技发家致富。

(十)建立综合开发协调机制。由于黄河明清故道综合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经济、社会和生态诸方面,又加之具有投入大、困难多和周期长等特点,故应建立协调机制。菏泽市应成立以市领导为组长,发改、农业和环保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黄河明清故道综合开发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其规划编制、要素供给和协调推进等工作。应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商解决综合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难点、堵点和焦点等问题;同时,要列出时间表、制定路线图、实行责任制,并强化调度、督导和考核等,确保黄河明清故道综合开发取得长足进展。

(作者单位:菏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责任编辑:
分享到:
中共菏泽市委网信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新闻刊登批准文号:鲁新闻办[2004]20号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17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09012531号 | 鲁公网安备 37172902372011号
Copyright© 2004-2012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