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中国菏泽网  >  百家党媒看菏泽  > 正文

乡村振兴风劲吹,黄河滩区绘新景
村台圆了“安居梦”

作者: 武霈 来源: 牡丹晚报 发表时间: 2024-03-29 10:05

鲲鹏新村
村民喜迎搬迁(资料片)
村台上楼房整齐有序

□记者 武霈

阳春三月,暖意渐浓。放眼菏泽大地,广袤乡村生机勃勃。在黄河两岸,渐渐冒出的点点青绿彰显着活力。从天空俯瞰黄河,一个个村台星罗棋布地镶嵌在黄河之畔,昔日贫穷黄河滩正变身欣欣向荣的“花果园”。

由中国报业协会、菏泽市委宣传部主办,菏泽日报社承办的“人间四月天 相聚牡丹城”百家党媒看菏泽活动,将于4月8日至10日举行。届时,来自全国主流媒体、互联网平台、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和行业精英,将齐聚牡丹之都,共谋党媒短视频助推乡村振兴“新路子”。

田野尽丰景,乡村气象新。昨日,在东明县菜园集镇1号村台(鲲鹏新村),美丽庭院格外醒目,一排排灰白相间、外观统一的楼房整齐有序,一盏盏红彤彤的灯笼随风摇曳,孩子们在宽敞的街道上玩耍打闹,胡同口的老人们你一言、我一语,闲聊着农家的收获和身边的变化。

“安居难、出行难、上学难、就医难、娶亲难”,曾几何时,因为自然条件艰苦,基础设施薄弱,发展能力受限,滩区群众频受黄泛之苦。

鲲鹏新村是黄河滩区新建的村台社区,名字取自庄子《逍遥游》,有“大鹏展翅”之意。新村占地1080亩,由原来的8个自然村组成,涉及人口近五千人,不仅改善了居住环境,还配套建设了小学、幼儿园、商业、幸福院、社区服务中心、文化广场、绿地等公共基础设施,让百姓生活更便捷,也更有保障。

与村台上排排楼房相比,过去滩区内破旧不堪的老屋是不少老人难以忘却的回忆。

搬家前,在这里,家家户户房台高筑,每户人家都像是一座“孤岛”,村中“沟壑”“深坑”随处可见,都是大水冲击过的痕迹。

“因为距离黄河主河道比较近,滩区里的老房子都建在高高的土岗上。”68岁的焦园乡王夹堤村村民叶保青曾多次经历黄河泛滥,记忆中预防水患是村民们长期的任务,“记得我十五六岁时,有一次发大水,我娘正在蒸馍,顾不上掀笼屉,就拉着我往外跑。黄河涨水,一眨眼的工夫,家就没了,锅碗瓢盆、鸡鸭等都冲跑了。”

由于洪水频繁,不少村民都过着“搬迁重建、大水冲倒、再搬迁重建”的悲情循环,村里但凡上了年纪的老人都戏称:前半生让黄河水撵着跑,后半生垫土筑台与淤沙“赛跑”。

为彻底解决黄患问题,安置好黄河滩区居民,我市从2017年开始实施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程,除了就近外迁,还充分考虑到居民和土地的感情,采取“就地筑村台”的措施进行安置。立下愚公志,誓啃硬骨头。五年时间里,菏泽举全市之力加以推进,28个村台社区全部分房到户,如期完成了滩区迁建任务。

如今,高高筑起的村台让群众有了安全感,滩区百姓终于在新时代拥有了一个“稳稳的家”。

做好“后半篇文章”,托起稳稳的幸福

迁建工作完成不是终点,而是“安居乐业”的起点。

作为全省、全国重要的“粮袋子”“菜篮子”“果盘子”,近年来,我市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立足特色资源,打造产业集群,补齐发展短板,切实增强动力。如今,沿黄各乡镇争相发展相关产业,全力做好滩区迁建“后半篇文章”。

东明是先秦大思想家庄子故里,文化旅游资源禀赋良好。东明县正在按照“北工南农”规划格局,全力实施生态战略,在保持良好生态的基础上,以黄河文化为总基调,融合庄子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农耕文化、红色文化等地域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的景观资源,串点成线、串线成面,打造系列精品旅游线路,擦亮“庄子故里、逍遥黄河、生态东明”文化旅游品牌,构筑优秀文化高地。

作为庄子嫡系后裔聚集地,菜园集镇庄寨村的庄子文化积淀深厚,庄寨村西侧正是闻名遐迩的庄子观。庄子观分为大殿、东殿、西殿、大门、登云桥、南华山、庄子墓等景点,建筑恢宏大气,壁画精美绝伦。当地依托区位优势,积极发展庄子文化旅游产业,不断开发旅游资源,通过打造乡村文旅项目持续讲好黄河故事,以丰富的文化底蕴、旖旎的黄河风光,引得八方游客慕名而来。春节期间,庄子观景点频频引来游客前来打卡。

成方连片的滩区土地,有着得天独厚的规模化农业生产优势,长兴集乡高台社区的种粮大户刘书鸣,从2019年承包了100亩地,到如今扩展至承包500亩地,一年收益20万元不成问题。目前,在长兴集乡、沙窝镇等沿黄乡镇,当地通过对水利灌溉、电力供应等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完善,吸引了专业化公司和一些种粮大户纷纷投入其中。东明黄河杂粮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粮食种植、收购、加工和销售的中小企业,农忙时节,他们几乎要常驻在村台上,通过社会化服务、规模化种植和规模经营促进农民粮食增产。

除了原村址复耕后新增耕地,东明县还在不断尝试发展特色种植,通过一批现代农业和三产融合项目崛起,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在长兴集乡八号村台几公里外,就是万亩虎杖园,这是给村民带来就业增收新渠道的特色产业。

虎杖是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止咳化痰等多种功效,黄河滩区半淤半沙的土质非常适合种植虎杖,生长出来的虎杖有效成分含量较高。随着村民搬到新建的大村台上,相关富民产业正在加速培育,当地通过在黄河滩区种下万亩虎杖,按照“龙头+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进行经营,带动了周边群众增收致富。据介绍,在虎杖采收季节,地里最多时一天有400多人干活,人头攒动,除草、浇地、施肥,一天干8小时,百十来块钱,附近村民踊跃报名,对劳动强度和收入都满意。

同样,在鄄城县旧城镇六合新村,搬出沙窝窝的滩区村民也在探索致富新路径。

当地通过推动周边行政村和企业融合发展,培育了中药材种植的高效种植养殖园区,带动水果种植、蔬菜种植、鲜果采摘、鲤鱼养殖等,形成了产业集群,实现产业规模化。

如今,随着菏泽不断在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上着墨落笔,东明县的虎杖种植、水产养殖,鄄城县的水果蔬菜种植,牡丹区李村镇的生态旅游等都已经初具规模。

黄河滩区村台上的崭新气象,是菏泽沿黄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缩影,也是菏泽聚焦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真实写照。

百家党媒看菏泽活动的举办,不仅将放大菏泽好声音,讲好菏泽故事,更将汇百家之长,探索智媒时代下,短视频产业如何转型升级让“三农”在网络上的能见度越来越高,如何赋能创新激发乡村文化活力,从而更好地为乡村振兴战略服务。

责任编辑:
分享到:
中共菏泽市委网信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新闻刊登批准文号:鲁新闻办[2004]20号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17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09012531号 | 鲁公网安备 37172902372011号
Copyright© 2004-2012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