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老物件”,牵出记忆中的牡丹情 ——中国菏泽网
菏泽网首页 | 今日齐鲁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房产 | 汽车 | 娱乐 | 健康 | 专题 | 图片 | 论坛 | 县区 | 菏泽日报 | 牡丹晚报

一组“老物件”,牵出记忆中的牡丹情

2019-04-16 09:54:30 来源: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淑娅 武 霈

  春来谁做韶华主,总领群芳是牡丹。

  菏泽人对牡丹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

  又是一年牡丹文化旅游节。在菏泽向全世界扫榻相迎之际,牡丹区牡丹办事处赵楼社区居民,在整理旧物时搜集出来一些三十多年来曹州牡丹园历年门票和老照片:只有五角钱的门票,西门立一对石狮子,“大事”时村民在园内合影留念……不仅勾起了菏泽人的牡丹情,也牵出了赵楼人对牡丹园变迁的回忆。

  从五角钱到75元,门票价位反映着牡丹园的变迁

  “大概是1983年,当时的牡丹园门票还是两块钱,这就是当时的门票。”昨日,牡丹区牡丹办事处赵楼社区居民赵新生在棚改搬迁时,翻出留存的一些票根和老照片。

  这张门票上还留存着“李集门票”的字样。据介绍,牡丹园在解放前就已经存在了,当初还属于赵楼村的内部花园,解放后得以重建。1959年,赵楼、李集、何楼分别建立了牡丹园,连成一方。直到1981年,政府拨专款统一规划,重新布局,将三个牡丹园合为一体,建南、北两座仿明代建筑样式的牌坊门楼,高达十余米。檐出角翘,雕花彩绘,金碧辉煌,既敞朗宏伟,又古朴典雅。门坊正中的“凤凰戏牡丹”彩色图案下,悬挂着一块灿灿闪光的鎏金横匾,上书“曹州牡丹园”。这才有了曹州牡丹园的“雏形”。

  “大概是建门之后,牡丹园才开始卖票的,最初的门票才5毛钱。”赵楼社区居民陈宝宪回忆道,“正是因为牡丹园的西门属于赵楼,北门属于李集,这张票上才写着李集门票的字样。”作为最初一批参与牡丹园建设管理的工作人员,陈宝宪对牡丹的感情很深。

  陈宝宪告诉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他在1980年退伍回家,从1981年起就在牡丹园工作,一直到2001年改制,参与生产、经营、门票制作等一些列管理工作。

  “门票一开始是5毛钱一张,后来一块、两块、三块、五块、八块、十块,门票看涨的背后是牡丹园成长的经历,品种多了、园子大了,名气涨了。”陈宝宪说,“曹州牡丹园名气越来越大,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客人,很多画家来园子里写生。我在牡丹园工作期间,西安的一位画家,每年来都赠给我他创作的牡丹画。”

  牡丹就是赵楼的“根”

  提起菏泽牡丹,不得不说一说牡丹办事处赵楼社区。毕竟,如今闻名于世的曹州牡丹园,曾经是赵楼的“后花园”。

  这个曾经的赵楼村,是孕育牡丹的地方。在每年全球交易的数百万棵牡丹中,百分之八十来自赵楼及附近的村庄。赵楼人也几乎世世代代与牡丹结缘,现在,这里几乎没有其他农作物,几乎都在种牡丹。

  走进现在的赵楼社区,因为全市大面积棚户区改造,这里已经拆迁了三分之二还多。纵然如此,街头巷尾,牡丹花随处可见。按照赵楼居民自己的说法,“牡丹就是赵楼的根”,几乎家家都在种牡丹,翻开每家的相册,几乎每张照片里都有牡丹元素。

  “我们村里的人能免费进出牡丹园,很多村民几乎每年都在牡丹园大门前或园内合影留念,孩子过生日、朋友聚会都在这里拍照。牡丹元素在这里几乎抬头可见。”陈宝宪一边说,一边拿着当年的老照片向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介绍,“这是当年牡丹园建园时,工作人员在大门前摆放石狮子的照片;这是所有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在建园后的合影;这是广州客人到菏泽购买牡丹时的合影……”

  随着陈宝宪讲述赵楼村关于牡丹的经历,越来越多的居民参与进来,讲述自己的故事。

  “这是1986年,我和家人在牡丹园门前的照片。当时,我奶奶还在世,如今一眨眼33年过去了,我都40多岁了。”在曹州牡丹园西门,赵楼社区一居民拿着当年的老照片,无限感慨。

  全国多地都有菏泽牡丹,都有菏泽人的足迹

  陈宝宪告诉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2001年,他辞去曹州牡丹园的管理工作后,并没有赋闲在家,而是继续从事关于牡丹的工作,牡丹培育、牡丹下广,甚至参加一些苗木大赛、花卉展,去提高菏泽牡丹的美誉度。

  “这是我1990年参加第四届香港花鸟鱼虫展的照片。当初,菏泽赵楼牡丹这几个字可是在展会上大放异彩的,深受展商和观众喜爱。”陈宝宪说。

  据介绍,这些年,陈宝宪带着“催花牡丹”走过多个城市,把牡丹带到了很多地方。

  西安秦岭有一处旅游景点,建了牡丹园,陈宝宪被多次邀请过去指导。从1995年开始,他就一直为秦岭的牡丹园做技术、品种支持和运输工作。

  像陈宝宪一样,走南闯北、将牡丹带到全国各地的老技师还有很多。多年来,菏泽广大花农和科技工作者,一直在坚持不懈地对牡丹进行科技攻关和市场探索,菏泽人的足迹踏遍全国各地,菏泽牡丹也输送至全国多个城市。

  如今,历经千年栽培,菏泽牡丹愈加娇艳,“以花为媒、广交朋友”的牡丹文化旅游节也越办越红火,逐渐成为我市每年举办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最具“地标”意义的节日。借此契机,我市也张开双臂喜迎宾朋,促进艺术交流、经贸洽谈,全方位推动我市各项事业的跨越发展。

  凡未与本网签订书面协议的网站,不得转载本网及菏泽日报、牡丹晚报所属各媒体电子及平面的稿件与图片,特此郑重声明。部分网站的侵权行为,如擅自转载、更改消息来源以及抄袭等,本网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其相关责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版权声明 | 网上订报 | 网上投稿 | 不良信息举报 | 招聘版主
中共菏泽市委外宣办 菏泽市政府新闻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SEO技术服务QQ:451652942
Copyright© 2004-2015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