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刘的“爱心试验田” ——中国菏泽网
菏泽网首页 | 今日齐鲁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房产 | 汽车 | 娱乐 | 健康 | 专题 | 图片 | 论坛 | 县区 | 菏泽日报 | 牡丹晚报

老刘的“爱心试验田”

2019-08-06 16:05:09 来源:
 在鄄城县董口镇申位庄村,有一片205亩的土地,那里生长着楸树、“夏黑”葡萄、美国库拉索芦荟,就连火龙果也可以见到。一眼望去,稀有树木、蔬菜、瓜果、中药材应有尽有,让人眼花缭乱。这里可不是什么植物园,而是被人们津津乐道的老刘的“爱心试验田。”
  厚重的土地情怀
   老刘名叫刘希涛。别看他皮肤黝黑,穿着简朴,俨然一副老农民的模样,其实,在没种地之前,他可是在官场“摸爬滚打”的人。他做过教师,在乡镇办公室上过班,还当过局长。
   “我出身农村,种地是我最好的归属。而且现在国家对农业很重视,有很多好政策,以后种地潜力大着呢。”刘希涛说。
   虽然刘希涛在机关单位工作了很多年,但他一直是一个有着厚重土地情怀的人。因为工作关系,他接触最多的也是农民。 “不止一个农民兄弟给我诉苦,他们种的都是传统作物,辛苦一年下来,根本赚不到钱。种别的,又担心有风险,不敢轻易尝试。”刘希涛说。
   这种情况,让刘希涛又难过又着急。难过的是,保守的种植,让农民收入低生活困难。着急的是,如此宝贵的土地资源却不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担心难过之余,刘希涛暗自盘算如何才能改变这种窘状?
  勇于试种,为农民“趟”路
   “一般农民都没什么文化,在种植上知识很匮乏。而且他们存点钱不容易,不能轻易让他们拿着钱去冒险。除非知道种什么赚钱。”刘希涛说。
   到底种什么赚钱?面对瞬息万变的经济市场,刘希涛的心中也没底,但他却有一个大胆的想法。“我可以尝试着多种几样东西,然后,看看种什么又省事又赚钱。到时候,再推广给农民兄弟去种,这样,就省得他们去冒险了。”刘希涛说。刘希涛这是想一个人“涉险”,在保守的种植模式上,为农民趟出一条新路子,然后带领他们一起走。
   刘希涛在申位庄村流转了205亩土地,经过多方市场考察,试种了几十种作物。
   “我种的这些都是市场前景比较好的,比如说楸树、芦荟,还有从潍坊引进的大叶韭菜,不仅可以食用,还能观赏。”刘希涛说。
   刘希涛种的瓜果蔬菜全是绿色无公害的,一点农药化肥都不用。“现在的人都讲究养生,绿色无公害的东西才能吸引更多的人青睐。”刘希涛说。
   在这片试验田里,刘希涛还试养了兔子。只要是适合农民做的,他都想尝试一下。“尝试的多了,成功的机率才大啊,总有一样是适合农民做的。”刘希涛说。
   为了将试验田做得更好,地里临时搭建的简易棚就成了刘希涛的居住之所。他还把大学毕业的儿子叫回家,和他一起种田。
  用余温温暖更多的人
   在申位庄村,刘希涛还主动结对帮扶了11家困难户。在这些困难户当中,有劳动能力的,刘希涛就让他们到地里干活,按小时付给他们工钱。没劳动能力的,就定期给他们送一些生活用品,地里种的新鲜蔬菜也经常送给他们。“我也只是力所能及地去帮助他们,能帮多少算多少吧。”刘希涛说。
   张瑞莲是一位70多岁的老人,只要有时间都会到刘希涛的地里帮忙。“她这么大年纪了,儿子又有病,生活很困难,平时连菜都不舍得买。我经常会给她送点菜、米面油什么的,她过意不去,非要来帮忙。”刘希涛说。
   目前,在刘希涛这里干活的工人有20多人,他们大多是村里的留守老人和妇女。每到周末孩子们不上学,他们也不能上班。为了方便他们周末既能照看孩子,也不耽误挣钱,刘希涛特意买来了50套课桌,放在地里的简易棚内,让孩子们在那里写作业。之前刘希涛当过教师,顺便还能辅导孩子们的学习。
   “他们在地里干活,一抬头就能看到自己的孩子,心里面踏实。”刘希涛说。
  记者 焦同帅 通讯员 刘永霞 房 正 
  凡未与本网签订书面协议的网站,不得转载本网及菏泽日报、牡丹晚报所属各媒体电子及平面的稿件与图片,特此郑重声明。部分网站的侵权行为,如擅自转载、更改消息来源以及抄袭等,本网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其相关责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版权声明 | 网上订报 | 网上投稿 | 不良信息举报 | 招聘版主
中共菏泽市委外宣办 菏泽市政府新闻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SEO技术服务QQ:451652942
Copyright© 2004-2015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