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起未来的希望 ——我市深入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纪实 ——中国菏泽网
菏泽网首页 | 今日齐鲁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房产 | 汽车 | 娱乐 | 健康 | 专题 | 图片 | 论坛 | 县区 | 菏泽日报 | 牡丹晚报

托起未来的希望 ——我市深入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纪实

2018-07-05 15:05:37 来源:

2月26日,一个声音坚定而有力地传向菏泽大地的每个角落:“我们要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做到关心教育要真心实意,教育投入要真金白银,推动教育事业发展要真刀真枪。”在全市教育工作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表彰会议上,市委书记孙爱军强调。
   教育承载着民族的希望和未来,良好的教育是每个菏泽人美好生活的起点,优质教育更是菏泽发展的强大智力支撑。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市教育工作,市委常委会每年听取两次教育工作汇报,市政府常务会议每次必研究一个教育议题。孙爱军更是要求各县区党政正职要自觉当好 “教育书记”“教育县长”以求做到“更好的教育”。
   什么是更好?学有所教、人人出彩。
   经过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虽然我市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但是,与教育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为此,市委、市政府紧抓“全面改薄”和解决大班额工作,将其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菏泽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举措,作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内容,作为缩小与兄弟市差距的重大机遇,紧紧抓在手上,科学谋划,加快推进。
   教育改革发展向着民生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发力,一幅学有所教、人人出彩的“教育画卷”灿然展开。
   “全面改薄”让孩子共沐公平教育阳光
  10岁的王博是牡丹区穆李明德小学的学生。一向非常喜欢捏面塑的他,在刚入小学时却没有机会在学校里学习面塑。现在却不一样了,每天课余时间,他都可以和学校面塑兴趣小组的同学,在专门设置的教室里学习面塑。
   或许,王博并不知道,他身边教学环境的加速蝶变,源自一个提案和一次掷地有声的讲话。
   受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保障能力限制,我市教育事业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欠账依然较多。在市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期间,九三学社菏泽市委向大会递交了《保质保量完成“全面改薄”工作》提案。提案就我市的教育事业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七个问题、六条建议。这份提案很快引起了孙爱军的关注。
   2017年8月29日,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孙爱军就这件提案召开了专题会议进行领办协商。会上,孙爱军掷地有声地强调:“要保质保量完成‘全面改薄’工作,切实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努力保障教育公平,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改变,悄然发生在菏泽的广大农村学校。
   “以前,学校的教学用房非常紧张,连上课的教室都不够,更不用说学生兴趣活动用房了。”穆李明德小学美术教师常伟华说。据介绍,该校搬迁以前,只有一栋教学楼,教室根本不够用。“全面改薄”以后,学校搬迁到新的校址,建设了两栋教学楼,配备了计算机教室、图书室、实验室、学生兴趣活动室等,多功能用房和人均占地面积均已达到有关要求。
   据市教育局负责同志介绍,按照规划,2018年我市需建设校舍64.39万平方米,运动场地32.37万平方米,投入设备购置资金5747万元。截至5月底,“全面改薄”共完成资金5.4亿元,占规划的45.84%。校舍开工建设面积47.28万平方米,占规划的73.43%;运动场地开工建设面积19.65万平方米,占规划的60.68%;设备购置完成投资3538.65万元,占规划投资的61.58%。
   一幢幢崭新的教学楼、宿舍楼掩映在绿树中,标准化的运动场上活跃着学生的身影,教室窗明几净,荣誉室里挂满教学、文化、艺术等各类奖旗奖状……这样的情景,将在更多的农村学校里见到。

   “大班额”消肿,给小书桌一个空间
   一方课桌的天地,折射出一个地方教育的舒适度。而这却曾是困扰我市成千上万学生、教师和家长的难题。
   孙爱军在牡丹区、市开发区调研解决大班额问题时强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各县区必须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突出地位,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中小学校,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确保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面对城区学生大班额等教育发展难题,市委、市政府不回避、不延缓、不懈怠,举全市之力,尽分内之责,解民生之难。
   班额小了,最直接受益的还是孩子们:后排学生再也不用担心看不清黑板、听不清讲课了,学习环境也宽松起来。同孩子们一样,老师也是受益者。不少老师感慨道:“学生少了,这课更好上了。”
   6月25日,在牡丹区第二实验小学操场上,一群孩子正在上体育课,张斌和同学们在标准化足球场上踢足球。
   张斌满脸幸福地告诉记者:“在原来的学校,体育课从没踢过足球。现在的学校环境好,我原来的学校3人一个桌,现在一人一个桌。”
   牡丹区第二实验小学于2016年9月引来了第一批新生,是牡丹区西城办事处李峨小学整体迁入的。原来,学校一个班八九十人,最多的班达到100多人,课堂教学不能有效地完成,学校搬迁后班额变为50人。
   在市开发区,一个为方便群众、解决大班额问题应运而生的学校——武汉路小学也在紧张建设中。据介绍,学校计划总投资3200万元,规划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设计小学教学班36个和1所幼儿园,可容纳学生1620人。目前,3栋教学楼和幼儿园已竣工,操场及道路、供排水等配套工程正在建设。该学校投用后,将有效解决市开发区京九铁路以东区域的学校大班额问题。
   据悉,按照规划,2018年我市需完成年度新建改扩建144处义务教育学校的建设任务,其中新建学校37处,改扩建学校107处,需投入资金24.37亿元。截止到5月底,全市共开工学校114处,开工率79.17%,其中新建学校24处,改扩建学校90处;完成投资61164万元,占规划投资的25.1%。2015年至2017年大班额规划8处未完工学校,目前已经全部开工建设。
   办人民满意教育,托起每一个孩子的幸福未来
   “哪怕只上一个项目,也要加快学校建设;哪怕只进一名财政供养人员,也要留给教师;哪怕只有一元钱投入,也要花在孩子们身上。”孙爱军曾强调。
   加快学校建设,引进更多的优秀教师,加大在孩子身上的投入,这一切的目标只有一个——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从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全面创新育人模式,到以促进公平为关键、多方位缩小教育差距、群众关切的重大热点难点问题开始“破解”,重要领域的创新举措渐次“破土”,菏泽教育,正写就一份精彩答卷——
   校长摘官帽,培训多了开会少了。2016年,全市1668名公办普通中小学校长全部取消了行政级别,实行了职级制管理。与此同时,我市针对农村中小学校长、教师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每年培训农村教师两万人以上。
   “城区学校就像磁铁,吸住了大部分优秀教师,农村学校却‘派不进’也‘留不住’。但有‘县管校聘’改革,我对农村教育就有信心了。”一位下乡一年多的校长说。我市正式启动中小学“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后,全市共交流校长教师3800余名。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这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广大教师提出的殷切希望和根本要求。为努力造就一支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数量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甘于奉献的乡村教师队伍,我市决定加快实施边远艰苦地区乡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解决乡村教师住宿问题。
   为更好地向教师队伍中补充新鲜 “血液”,我市坚持“退一补一”、“有编即补”的政策,2016年和2017年教师招聘4418人和4365人,70%以上补充到农村学校。“十二五”时期累计补充教师10758名。今年,我市又公开招聘教师计划3502人,新补充教师70%分配到农村中小学任教。
   后来居上,教育先行。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写好“奋进之笔”,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倚仗教育的力量,菏泽,将走得更加坚实有力,更加行稳致远。
   记者 胡德光 

  凡未与本网签订书面协议的网站,不得转载本网及菏泽日报、牡丹晚报所属各媒体电子及平面的稿件与图片,特此郑重声明。部分网站的侵权行为,如擅自转载、更改消息来源以及抄袭等,本网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其相关责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版权声明 | 网上订报 | 网上投稿 | 不良信息举报 | 招聘版主
中共菏泽市委外宣办 菏泽市政府新闻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SEO技术服务QQ:451652942
Copyright© 2004-2015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