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晁岳宝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中学图书馆作为学校的重要文化阵地,肩负着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本文深入探讨了中学图书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详细阐述了中学图书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策略,旨在为中学图书馆更好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中学图书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深度融合。一方面,中学图书馆能够将传统文化融入课程资源建设之中。图书馆可与学科教师协同工作,发掘传统文化中的教育资源,并将其整合进学科教学活动。在语文教学领域,可引入古诗词、文言文等传统文化经典,旨在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修养;在历史教学上,则可通过叙述历史故事、展示历史文物等手段,使学生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与文化传承;艺术教学可指导学生鉴赏传统艺术作品,涵盖国画、书法、音乐等,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与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中学图书馆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例如,图书馆可构建传统文化数字资源库,将传统文化典籍、文物图像、历史故事等资料数字化,并通过网络平台向师生提供访问,使得师生能够不受时空限制地学习与欣赏传统文化。同时,图书馆还可借助多媒体技术,创作传统文化主题的微视频、动画等,采用生动直观的形式向师生普及传统文化知识。
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和文化归属,树立家国情怀。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蕴含了丰富的价值观念与道德规范,诸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诚信友善、勤劳勇敢等核心要素。中学图书馆肩负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使命,对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文化归属感,以及培养其家国情怀具有积极作用。学生通过学习中华传统文化,能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与灿烂文明,认识到中华民族在全球文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卓越贡献,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还进一步激发了对中华民族的深厚热爱,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
中学图书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策略
汲取传统文化精髓,促进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中学图书馆与学校其他部门协同合作,共同打造富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校园环境,可在校园范围内设立传统文化宣传栏、文化长廊等设施,用以展示传统文化经典著作、历史故事、名人名言等内容;同时,在图书馆内部划定传统文化阅读区域,陈列传统文化书籍、字画、文物复制品等,以此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此外,学校也可组织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例如传统文化节、诗词大会、书法比赛等,使学生在参与中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中学图书馆还应积极开展传统文化主题的阅读推广活动,有效引导学生深入阅读传统文化经典。例如,可举办“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组织学生诵读古诗词、文言文等经典作品,以此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亦可开展“传统文化主题读书分享会”,鼓励学生分享阅读传统文化书籍的心得体会,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同时,还可举办“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借助竞赛形式促使学生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深挖馆藏资源,让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主渠道。中学图书馆可依据学校的教学需求与学生的阅读兴趣,构建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馆藏体系,可涵盖传统文化经典书籍、古籍善本、地方文献等资料的收藏;同时,应收集与传统文化相关的音像资料、电子图书等多媒体资源;并且,图书馆可与博物馆、其他图书馆等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古籍修复、文物展览等活动,以此丰富馆藏资源。此外,图书馆还需对传统文化特色馆藏进行分类整理,并进行数字化建设,以便师生能够便捷地查阅与使用。为有效推广传统文化特色馆藏资源,中学图书馆可积极开展馆藏资源推荐活动。例如,利用图书馆网站、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定期发布传统文化资源推荐清单;在图书馆内部设立传统文化资源推荐专区,展示推荐书籍与音像资料;同时,与学科教师紧密合作,根据教学实际需求推荐相应的传统文化资源,促使传统文化能够深度融合于课堂教学中。
强化国学经典著作的导读。中学图书馆需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与阅读水平,科学制定国学经典阅读计划,将国学经典划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分别向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推荐;同时,设定每周、每月及每学期的阅读任务,以引导学生有计划地研读国学经典著作。此外,图书馆还应为学生提供必要的阅读指导与辅导服务,协助他们解决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定期邀请专家学者、文化名人等为学生深入解读国学经典著作。例如,可开设“论语解读”“孟子精讲”“唐诗宋词赏析”等讲座,让学生深刻理解国学经典的内涵与价值;同时,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培训、书法培训等活动,以提升学生的国学素养与艺术水平。通过讲座与培训,图书馆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并进一步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总之,中学图书馆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通过采取汲取传统文化精神,中学图书馆可以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单位:山东省菏泽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