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025年05月21日
第A3版:理论与实践

习近平文化思想视域下农村文化竞争力提升路径研究

——以菏泽市“一都四乡”文化建设为例

□ 周美青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农村文化是农村居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为了适应环境而形成的特定生活方式。马克思认为,文化是一种社会意识现象,产生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从人类对自然进行改造的那一瞬间起,就开始形成的。

菏泽位于鲁西南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随着世代的沉淀和熏陶,菏泽发展了极具当地特色和韵味的“一都四乡”文化。该文化品牌是菏泽文化的突出亮点和特色,也是菏泽市委、市政府为充分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建设文化大市而倾力打造的文化品牌。

菏泽市“一都四乡”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成就

菏泽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条件进一步改善,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得以继承和发展。就牡丹文化来讲,牡丹的种植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隋代,现有曹州牡丹园、中国牡丹园等著名牡丹园;就戏曲文化来讲,菏泽大力实施“送戏下乡”工程,成立地方戏曲研究院,定期推出一些戏曲节目,为丰富菏泽民众的生活提供了便捷的服务;就书画文化来讲,著名书画院有曹州书画院、书画博物馆、巨野书画院等,是书画文化的主要传承和发扬地;就武术文化来讲,武术历史悠久,优秀拳种多,民间尚武传统经久不衰,习武之风普及乡里;就民间艺术文化来讲,菏泽成立诸如面塑博物馆、琴筝清曲古乐社等机构,更好地弘扬和传承了菏泽民间音乐。

当前,菏泽市“一都四乡”文化品牌建设主要采用文旅结合的方式,以“让世界爱上菏泽牡丹”为契机,实现“文化搭台、经贸唱戏、宣传菏泽、发展经济”这一文化旅游节的宗旨,以牡丹文化为主,戏曲文化、书画文化、武术文化、民间艺术文化联袂会演,整体规划“一都四乡”特色文化,充分体现菏泽文化亮点。

菏泽市“一都四乡”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不乏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利用不足。“一都四乡”特色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尚有欠缺,利用村文化设施开展的文化娱乐活动较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健全。二、农村文化建设管理人才欠缺。基层文化部门条件差、待遇低,难以营造招揽人才的良好氛围,导致人才外流,专业文化人才出现断层和年龄老化现象。三、农民群众对农村文化建设的认识度不足。虽然如今物质条件快速发展,而在农民群众的思想上依然是以经济为主,忽略精神发展。

针对上述问题,原因分析如下:一、基层单位的懈怠滞缓农村文化建设。当前基层单位对于农村文化建设资金投入少,进一步影响到文化设施的建设、管护和修缮,以及农村文化专职队伍的发展。二、农村的空心化制约农村文化建设。乡镇人口向城市转移,尤其是青年人的转移造成农村文化建设无人才可用的局面。三、农民的主体意识不强阻碍农村文化建设。手机短视频博得不少农民群众的眼球,影响到农民群众缺乏一个积极主动的态度去了解文化知识,导致对“一都四乡”农村文化建设认识度不足这一问题的出现。

菏泽市“一都四乡”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思考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各项事业的绝对领导核心。农村文化建设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建立起一整套农村文化建设体系,以文化振兴带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一、增强基层政府对“一都四乡”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发挥基层政府“领头羊”的作用,增加农村文化建设资金投入,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健全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利用管理机制。二、着力打造“一都四乡”农村文化建设人才队伍。培养农村文化建设管理型人才,吸引农村文化建设综合型人才,挖掘农村文化建设参与型人才。三、提高农民参与“一都四乡”农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强化农民对农村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农民对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性意识,满足新时代农民的文化需求。

(作者单位:中共菏泽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