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5日
第A3版:理论与实践

东明黄河滩区迁建精神的形成与发扬

□ 王贞贞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是对黄河浪漫和豪迈的书写。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哺育了中华民族。但是,黄河又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灾难。

“三年攒钱、三年筑台、三年盖房、三年还账”,是黄河滩区的真实写照。滩区群众种地难、出行难、生活难,住房更难。

2017年,山东省实施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程。东明县把滩区迁建作为“一号工程”,成立黄河滩区居民迁建指挥部,实行一个村台、一套班子、一个推进方案。县指挥部牵头抓总、决策部署;乡党委政府一线指挥、强化调度;各管区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村两委发挥“堡垒”和“冲锋号”作用;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冲锋在前;施工单位就像一个陀螺,不停运转。

工程涉及群众之多、地块之广、工程之大、困难之重前所未有,面对种种困难和问题,县指挥部相继克服调地、拆迁、迁坟、吹沙、沉降、建设、资金、管理等十大难题,推进工程建设提档加速。全县1200多名党员干部、6万多名建设者集结黄河滩,放弃节假日,鏖战大迁建。

在滩区迁建中,广大党员干部发挥示范模范作用,为整个工程付出了巨大贡献和百倍努力。焦园乡8号村台是全县24个村台的试点村台,村台未建,需要迁走80多座村民的祖坟。农村有个风俗,正月不迁坟,腊月不搬家。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刚过正月十五,焦园乡荆东村就开始了清障和迁坟工作。老党员李铁锤听说自己家的坟地需要迁走,从病床上爬起来,组织家族成员带头迁坟。老党员刘旭光一次迁坟后,因村台道路拓宽需二次搬迁,包村干部和村两委成员都觉得张不开嘴,刘旭光得知后主动提出早点迁走。刚成家的陈建标借钱在村头新建一家饭店,听说要拆迁,难过得哭了。他的伯父、党支部副书记陈彦宾找到他做工作,说饭店可以借给他钱重新干起来,但新村建设事关滩区群众多年的愿望和梦想,必须保证搬迁正常进行。

焦园乡8号村台乡级指挥长郑强胜,为了做好群众工作,每天穿梭在村民家中,因此跑烂了几双鞋。看到村台一天天长大,村民们从原来的破旧房子中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村,郑强胜感慨地说:“只要村台能建好,村民能搬到村台上,就是跑烂八双鞋,我心里也是高兴的。”因此,郑强胜多了一个“八双鞋”的外号。

担任菜园集一号村台乡级指挥长的董青霞,是个身材瘦小的弱女子,但在村台建设中,她却发挥出了女汉子的倔强与坚强。因长期加班熬夜眼底出血,经常红肿,为了不被人看出来,她戴上墨镜坚持上班,直到有一天晕倒在工地上,指挥部领导才知道她的病情,强制让她住院治疗。在两天输液后,她又毅然决然地返回到工作岗位。

沙窝3号村台根据规划设计,需要先拆掉高固村。一开始,村民挖断通往村里的所有道路,村干部去家里做工作,大家都锁上门不让进家。后来,指挥部苦口婆心地反复宣传,一次次地分析讲解滩区迁建的重大意义,村民们后来从心里接受了,但谁也不愿意带头拆房子。村主任聂元兴想带头拆迁,邻居们闻讯后阻挠,给他施压。指挥部组织党员每天宣读入党誓词,让党员亮明自己的身份,起到示范作用。一个星期后,党员干部开始带头拆房。拆房这天,聂元兴的老伴在亲手盖的房子面前放声大哭,在场的人无不感动落泪。

焦园乡扶贫办主任闫金生因为滩区迁建两个月没回家了。这个周末正好是父亲节,闫金生提前安排好手头的工作,决定回老家陪父母吃烧烤。可村台上偏偏又有了新的事情。父母见他很晚还没信,夜里天气转凉,将烤炉搬进房间里等他,不料在等待时间里双双中毒去世。等到闫金生赶到家里时,他再也喊不醒自己的爹娘。出殡那天,闫金生的哥哥不让他参加葬礼,闫金生只能够撕心裂肺地在坟上一遍又一遍呼喊着爹娘。

四年来,像郑强胜、董青霞、闫金生这样的干部还有很多很多,他们中有年近花甲、即将退休的老职工,也有身怀六甲、无怨无悔的女干部,更多的是舍小家顾大家、任劳任怨的普通党员。

“宵衣旰食谋发展,栉风沐雨创大业”。经过大家勠力同心,团结奋进,不畏艰险,勇闯难关,东明县终于取得滩区迁建的伟大胜利,12万滩区群众住进了“花果滩”“幸福滩”。

决胜滩区迁建,铸就历史伟业。滩区迁建之所以取得伟大胜利,最关键的是人,最主要的还是人。经过东明全县上下鏖战黄河滩,攻克“十大难”,顺利完成了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这一世纪工程,孕育和形成了“勇于担当、攻坚克难、开拓进取、甘于奉献、不负人民”的大迁建精神,圆了12万滩区群众的安居梦,开启了滩区发展新纪元。回望滩区迁建奋战历程,在磨砺中收获了许多感悟和启示。

一是必须有党的坚强领导。通过四年多奋斗,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12万滩区群众能够“安居圆梦”,归根结底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领航掌舵,在于省市党委政府的全力支持、关怀帮助,在于上千名党员干部的冲锋在前、忘我奉献。滩区迁建工程的全面胜利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具有无比坚强的领导力,是我们干大事、成大事、攻坚克难、爬坡过坎时最可靠的主心骨,只要坚持党的领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我们就一定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无往不前。

二是要有责任担当。四年来的滩区迁建历程,东明全县党员干部充分展现了“越是艰难越向前”的担当精神、实干精神。1400多个日夜,每个村台上冲在最前面的、钉得最牢的,都是党员干部。四年多的时间里,1000多名党员干部殚精竭虑,冲锋在前,他们和一线工人一起吃大灶、住工棚,战酷暑、斗严寒。很多党员干部带病工作,舍小家、顾大家,用责任和担当践行了初心使命,用信仰和实干诠释了为民情怀,用热血和汗水书写了无悔人生。

三是离不开广大群众的支持。通过四年多奋斗,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开展黄河滩区居民迁建的过程,就是我们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的生动写照。事实证明,只要心中装着老百姓,时刻想着老百姓,全心全意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就一定能够赢得群众最广泛的支持,就一定能够从群众中汲取最磅礴的力量,就一定能够创造令人瞩目的辉煌业绩。

四是勇于创新实践。黄河滩区迁建既没有先例可循,也没有经验可借鉴,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在探索中不断前行。在这条荣耀与艰辛并存的道路上,全体参建人员栉风沐雨、披荆斩棘,迎难而上、顽强拼搏,面对吹沙淤填、沉降夯实、连续降雨、冬季施工等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从未遇到过的困难,他们小心论证、大胆尝试,摸索出了东明模式、东明方法、东明标准,保障了工程稳步推进。这些事实证明,只要有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敢于啃硬骨头、涉险滩,敢于为人所不为、为人所不能为,就一定能书写更加精彩的时代篇章。

千百年来的水患之苦、民生之艰,给千里滩区涂上了悲壮的底色。但是,今天黄河滩区居民迁建的伟大胜利,让昔日贫苦的黄河滩旧貌换新颜。现在,一座座崭新的村台社区,犹如镶嵌在黄河岸边一颗颗熠熠生辉的璀璨明珠,让滩区群众的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实现了彻底改变、华丽蜕变,滩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提高,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东明方案”正在逐步实施。

东明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取得伟大成功,是上级党委政府大力支持的结果,是上级各主管部门全力帮扶的结果,是全县上下凝心聚力苦干实干的结果,更是12万滩区群众积极配合的结果。我们要认真学习发扬滩区迁建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菏泽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真抓实干、开拓创新、爬坡过坎、滚石上山,以更加豪迈的气概、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严格的措施,把“严、真、细、实、快”的要求落实在方方面面,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中共东明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