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2020年06月16日
第A10版:悦读汇

民间工匠

镜子匠:光明铸出千秋鉴 冷气凝成一片冰

策划/运斋 庆堂

文/彭 忠

图/妍言 永革 世江 丽敏

镜子匠是指古代手工铸造镜子的匠人。三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使用青铜镜了。最初它并不是一种日用品,而是作为一种礼器在祭祀典礼中出现;到战国时期,王公贵族们逐渐开始使用铜镜来作日常之用;直到汉朝末期,随着铜器制作技术的不断发展,铜镜渐渐地从奢侈品走向民间,成了人们生活中必备的工具。那时青铜镜是将青铜铸成圆盘,打磨得又平整又光洁做成的。这种青铜镜照出来的人影,并不明亮。它还会生锈,必须经常磨光。到清朝末期,伴随着玻璃制品的产生和发展,铜镜才慢慢地从百姓的生活中消失了,玻璃镜子出世了。将亮闪闪的锡箔贴在玻璃面上,然后倒上水银。水银是液态金属,它能够溶解锡,变成粘稠的银白色液体,紧紧地贴在玻璃板上。玻璃镜比青铜镜前进了一大步,很受欢迎,一时竟成了王公贵族竞相购买的宝物。

不过,涂水银的镜子反射光线的能力还不很强,制作费时,水银又有毒,所以后来被淘汰了。现在的镜子,背面是薄薄的一层银。这一层银不是涂上去的,也不用电镀,它是靠化学上的“银镜反应”涂上去的。在硝酸银的氨水溶液里加进葡萄糖水,葡萄糖把看不见的银离子还原成银微粒,沉积在玻璃上做成银镜,最后再刷上一层漆就行了。

近年来,已有不少镜子是背面镀铝的。铝是银白色亮闪闪的金属,比贵重的银便宜得多。制造铝镜,是在真空中使铝蒸发,铝蒸气凝结在玻璃面上,成为一层薄薄的铝膜,光彩照人。这种铝镜价廉物美,很有前途。

镜子作为一种特殊的手工工艺品,它的发展、兴盛、衰落、消失是历史的见证者,它照出了我国数千年的历史,也照出了一个个朝代的更迭兴衰。如今,镜制作在民间已经几乎绝迹了,但数千年来留存下来的许许多多的铜镜却始终提醒着我们,历史的车轮永远在不停歇地向前。

2020-06-16 彭 忠 民间工匠 2 2 牡丹晚报 content_15820.html 1 镜子匠:光明铸出千秋鉴 冷气凝成一片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