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却说:与“美丽”相比,我更喜欢“孝顺”这个评价
□牡丹晚报记者 武 霈
近日,菏泽单县的22岁姑娘张爽,因放弃稳定工作到千里之外的威海帮助父亲卖豆腐而走红网络。
被称作“豆腐西施”的张爽性格文静、腼腆,还有些羞涩。对于自己无意间的“走红”,她有点措手不及。
面对“豆腐西施”的调侃,昨日,身在威海的张爽接受牡丹晚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说:“与‘美丽’相比,我更喜欢‘孝顺’这个评价。”
担心父亲受累,她辞去工作奔赴威海卖豆腐
张爽今年22岁,虽然年纪不大,但已经有4年的工作经验,为了帮助父母补贴家用,她很早就来到社会上打拼。之前,她一直在江苏徐州市一家房地产公司工作,朝九晚五,收入稳定,对于一个女孩来说,日子还算“滋润”。今年9月份,张爽突然提出辞职,说是担心父亲受累,要去威海帮助父亲卖豆腐。
张爽的父亲张恩今年46岁,常年在威海打拼,今年9月份在朋友的帮助下开了一家豆腐作坊,磨豆、点卤、打豆浆、送货、外卖,由于人手不够,生意一直不景气。
得知父亲遇到困难,张爽没有迟疑便毅然辞去了工作,周围的亲戚朋友都十分不解,“你一个小姑娘为什么要跑去威海卖豆腐,舒服的工作不要,去风吹日晒?何况你也没卖过豆腐,去了也帮不上什么忙。”
纵然如此,张爽还是去了威海。“父亲身体不好,总是半夜三点起床做豆腐,我觉着这个活得我来干。”张爽对牡丹晚报记者说,“虽然我偷偷地跑去了威海,父母很生气,但我还是能看出来他们其实还是很开心的。”
通过网络“晒”豆腐,却意外走红
刚到威海的张爽没有什么朋友,没事的时候只能通过网络和之前的朋友交流,发一些自己做豆腐、卖豆腐的照片,时间一长,照片的转载量逐渐增多,在贴吧里不断有人询问豆腐的情况。于是,她便跟帖记录自己做豆腐、卖豆腐的经历和感受,“漂亮”、“孝顺”,赢得了很多网友前来点赞,“豆腐西施”便悄然走红,甚至有很多网友询问地址前来购买。
随着网友在网络上不断转载张爽的照片和故事,“豆腐西施”便走进了公众的眼帘。当牡丹晚报记者通过微信联系到张爽时,她正在大街上吆喝卖豆腐呢。
“您是记者啊,这两天有很多记者联系我了,怪不好意思的,本来是在网上晒晒照片,卖点豆腐,没想到还麻烦你们采访,对不住啊。”张爽略显羞涩地说,“听说我都登报了,因为太忙了也没看见,其实帮助自己父亲不是应该的嘛。”
上街吆喝,回家扛货,转身变成了“女汉子”
“豆腐西施”的名字越来越响,张爽家的生意也逐渐红火起来,这也累坏了这位小姑娘。
原来的张爽一直在办公室里工作,没干过重活,突然间要半夜起床做豆腐,搬豆子,站街吆喝,一时间还真吃不消。
一板豆腐有50多斤重,做完豆腐后还需磨豆浆,豆浆磨出来后需要放到大锅炉里煮沸,之后倒进两个大缸里点卤,再倒进木架子里滤水压成豆腐……在制作过程中,好几百斤的豆子、豆浆、豆腐等搬来搬去,全是张爽一个人在做,没干过重活的张爽被锻炼成了“女汉子”。纤细的双手被卤水泡的红肿,白皙的皮肤晒成了小麦色,胳膊上也练出了肌肉,父母看后非常心疼,可是无论如何,总也撵不走她。
“开始时在街上吆喝挺不好意思的,可是我不干就得我爸干,一咬牙,一嗓子喊出来也就那样了,现在也习惯了。”张爽对牡丹晚报记者说。
与“美丽”相比,更喜欢“孝顺”这个评价
当牡丹晚报记者问到对“豆腐西施”一名的看法时,张爽笑了笑。
“这算是网友的调侃吧,我觉着大家之所以能够关注,是因为我不辞辛苦帮助父亲,这虽然是每一位子女都应尽的本分,但‘孝'更能打动人,也引起了更多异乡人的共鸣,所以与‘美丽’相比,我更喜欢‘孝顺'这个评价。”
谈到对未来的期许,张爽希望能够早点帮父亲把豆腐作坊做成熟,找个帮手。“等到父亲的小店度过了苦难的时候,我就回家找个稳定的工作安定下来,我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姑娘,一个帮爸爸卖豆腐的人,没啥特别的。”张爽对牡丹晚报记者说。
(责任编辑 羊莹春)
更多评论,欢迎到菏泽论坛参加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