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秉涵:难忘两段“回家路” ——中国菏泽网
菏泽网首页 | 今日齐鲁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房产 | 汽车 | 娱乐 | 健康 | 专题 | 图片 | 论坛 | 县区 | 菏泽日报 | 牡丹晚报

高秉涵:难忘两段“回家路”

2017-06-20 09:48:37 来源:牡丹晚报

  

  高秉涵:难忘两段“回家路”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姜培军

  照亮老兵亡魂“回家”路

  “过去他们牵着我的手到台湾,今天我要抱着他们的骨灰回家乡。”6月18日,在厦门举行的第九届海峡论坛上,菏泽旅台同乡会会长、“2012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高秉涵的一句话,引来现场嘉宾的热泪与掌声。

  今年是两岸开启民间交流30周年。本届海峡论坛坚持“民间性、草根性、广泛性”定位,围绕“扩大民间交流、深化融合发展”主题,精心筹划和设计30多项相关活动,其中有一个特别环节:两岸交流30周年人物访谈。

  “我这一生有两段忘不了、充满心酸的回家之路。”高秉涵作为嘉宾第一个登台演讲,他以“难忘人生两段路”为题分享自己的人生故事。  他说,自己第一段 “回家路”是为广大亡故的旅台老兵照亮回家的路。1948年农历八月初六凌晨,不满13岁的高秉涵离开菏泽,随着逃亡的国民党官兵一路流落到台湾。此后的半个世纪,他当兵、做法官、干律师,靠着自己的努力在台湾成家立业。两岸开放后,他致力于点亮孤独老兵亡魂回家的路。30多年来,一共抱了近200坛台湾老兵的骨灰回大陆,最远的送到新疆。  “乡泪客中尽,月是故乡明。台湾老兵有个口头禅,活着做游子,死了不能再做游魂。”高秉涵认为自己一生中的憾事,莫过于没在父母膝前尽孝。他时常为对父母“生未奉养,老未送终”而深表遗憾,却和这些从大陆去的老兵们结了缘。未来要继续把台湾老兵的骨灰送回大陆,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我要尽自己所能照亮那些孤独老兵亡魂回家的路。”高秉涵说。

  1987年,长达38年的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同胞从此开启交流交往,至今已有30载。“千年暗室,一灯即明”,海峡论坛大会上,中国国民党主席洪秀柱援引这句佛经来诠释两岸民间交流给她带来的希望。

  两岸关系发展的根基在基层,动力在民间。两岸开放交流30年,感人的故事层出不穷。两岸艺术家同台表演的木偶戏《偶艺薪传》惟妙惟肖,勾起了两岸民众儿时的回忆;两岸企业家们共同唱起 《龙的传人》《爱拼才会赢》,激昂的歌声道出了他们多年来在两岸打拼的心声……他们每个人的故事,折射的都是两岸交流30年来的点滴成果。

  为后代指明“认祖归宗”路

  “鸟恋旧林、鱼思故渊。我要让他们知道,他们的生命源头和根,是在大陆,在山东菏泽。”高秉涵在演讲中说,“我希望我的子孙后代不要再像我一样因为找不到回家的路而长夜痛哭,要健全他们的家国观念。”

  高秉涵当天演讲中的另一段“回家”路是带领子孙后代回菏泽认祖归宗。他有四个孙女和外孙女,最小的11岁,最大的17岁。去年暑假期间,高秉涵及其夫人、女儿、孙女、外孙女等一家七口回菏泽扫墓、游黄河、拜孔庙、登泰山。虽然已经过去一年,但记者依然清楚地记得高秉涵当时所说的话,“故乡是我的生命源头,故乡是我的心灵归宿。”  一枚红杏、一块西瓜、一方石碑、一根豆苗,故乡的一草一木无不牵扯着高秉涵的心,丝丝缕缕,魂牵梦绕。  近年来,高秉涵每年至少要来大陆两次,一次是春天,一次是秋天。春天是作为儿子,回来祭奠自己的父母;而秋天,则是作为中华名族的一份子到曲阜参加祭孔大典。  “生在鲁国曹州城,流落台岛苦读经。天涯断肠逾甲子,犹恐不见九州同。”几年前,高秉涵曾深情地写下这四句诗,并表示,所有参与分裂祖国的人他都反对。

  “‘大一统’理念深植于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之中,‘大一统’是中国历史永远不变的目标。如今,我已垂垂老矣,唯恐在有生之年,犹如南宋诗人陆游,会感受到 ‘但悲不见九州同’之憾,所以我要及时表达自己的心声。”高秉涵那充满沧桑之感的悲怆心声,再确切不过地表达了所有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凡未与本网签订书面协议的网站,不得转载本网及菏泽日报、牡丹晚报所属各媒体电子及平面的稿件与图片,特此郑重声明。部分网站的侵权行为,如擅自转载、更改消息来源以及抄袭等,本网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其相关责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版权声明 | 网上订报 | 网上投稿 | 不良信息举报 | 招聘版主
中共菏泽市委外宣办 菏泽市政府新闻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SEO技术服务QQ:451652942
Copyright© 2004-2015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 版权所有